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应对就业难 其实办法多

时间:2009-01-14来源:四川日报
  

  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网上与大学毕业生共同探讨就业形势——

  我省2009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28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被很多委员、代表纳入本次“两会”的提案、议案。昨(13)日,四川日报联合四川在线、华西手机报,邀请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大学毕业生走进四川在线直播间,和广大网友、手机报用户一起网上议事,探讨大学生就业突围之路。

  嘉宾:

  徐 利 省政协委员,泸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徐玖平 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 璐 四川大学2009届毕业生

  剖析就业难原因

  避免结构性待业

  龙璐 为谋求一个工作岗位,不少毕业生一见用人单位招聘就投简历,半年投出电子简历和纸制简历近百份,但是签约率并不高。我们希望大学生的心声,在“两会”上有所反映,以便年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徐玖平 当前的就业难,就业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很多毕业生把就业定位在发达城市,把自己限制死了。一项对四川大学生的网络调查显示,58%工作地点首选成都,而愿意到四川其他城市的仅占22%。

  徐利 2008年底,泸州采矿产业组织了一次高端人才招聘,10个名额没招满,缺口2个。泸州作为老工业城市,亟需能源、化工、机械等产业人才作为支撑,并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人才与岗位、地域没有实现合理对接。

  徐玖平 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灾后重建的迅速推进,西部地区、基层、农村、地震灾区,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有所作为的舞台。

  手机为139****0034的用户发来短信 重庆已开始推行“大学生村官试行办法”,细化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培养方式、去向等,期望四川也能出台类似的管理办法。

  制定实习行动计划

  成立就业创业基金

  龙璐和几位网友 用人单位招聘时都强调工作经验,但如果学生都有工作经验了,学校是不是应该办成工厂了?

  徐玖平 用人单位考察大学生,不应看经验,而要看能力与潜力,因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对岗位的需求随时在变。大学不同于职业学校,“宽口径、重基础”是其培养方式的特点,培养出的学生一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防变成企业眼中的“书呆子”。这点可向欧洲国家学习,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实习行动计划”。需要从政策层面引导学生到基层、到企业去,汶川大地震后,我的一个学生到地震灾区挂职,干了一段时间,不想回来了,这是个好现象。

  徐利 参与行动计划的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国家可补贴其成本支出,对于完成较好的单位减免税收或宣传表彰,完成不好的也制定相应的惩罚举措,而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资助。

  一位网友 国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任何资源,创业从何谈起呢?

  徐利 走创业道路的大学生,只能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多数学生还是要实现常规就业。但是,对于这部分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创业者,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予以帮扶。应该成立四川省青年就业创业基金,降低青年的融资成本和贷款门槛。可考虑建立贷款担保平台,采取社会化募集、专业化管理、项目化实施、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加快青年就业创业的速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