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留守学生的“代表妈妈”

时间:2009-04-10来源:南部县人大 赵太雄 杜晓明
  

  在南部县兴盛乡中心小学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年轻女教师帮助留守学生的倩丽身影:帮敞开衣襟的孩子系衣扣,拉着长发的男孩去理发,教男学生理床铺,帮女孩子扎头发……

  她就是被该校留守学生亲热地称为“代表妈妈”的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兴盛乡中心小学教师王清华。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南部县有留守学生8.5万多人,仅兴盛乡中心小学,就有留守学生近500人。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心理关怀缺乏,造成大多留守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差,情感发育不良,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一定从小事做起,用真挚的母爱温暖他们,用严谨的师德感召他们,当好留守娃的妈”。2006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后,王清华把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写入了个人教学日记。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小学三年级的小丽头发乱成一团糟,东一缕,西一绺,轻轻一拔,黑黑的虱子和发根结成一团,让人心惊肉跳。这孩子是怎么忍受的呀!王清华强忍着眼泪和恶心,把她拉进了自家的洗手间,连续一个星期的洗理,小丽那细细的头发终于梳顺了,大眼睛闪烁着光芒说:“妈妈,我头上舒服多了。”听到这话,初为人母的王清华落泪了。也从那时起,王清华成了小丽的临时母亲。

  留守儿童刘志不会忘记,由于父母多病,家庭经济贫困,刚上初一的他一心想外出打工,成绩也就一落千丈。是王清华老师将喝醉酒的他背回家,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给他讲道理,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用优异成绩来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王清华还为其争取了县留守儿童爱心基金会的500元资金援助,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上了曾经挪下的功课。现在小刘志信心恢复了,成绩上去了,过去一度想休学的他,表示初中毕业还要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在给留守学生更多关爱的同时,王清华还十分注重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周末,王清华给留守儿童布置的家庭作业大多是回家洗澡换衣,帮助爷爷奶奶做干家务,每周一进行检查评比,有时也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查询,还不定时去他们家里看看情况。有一次周末去留守学生李星星家时,看见他正在打扫房间,李星星奶奶拉着王清华的手说;“星星现在变化可大呀!懂事多了,回家做完作业后,还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活。”

  针对一些留守学生将父母寄回来的钱用来进网吧,打游戏,吃烟喝酒,请客过生的实际情况,王清华当起他们的“管家”,让他们将钱或银行卡由自己保管,需用时再向她申请。一学期下来,不少同学的“小金库”里都有一笔“可观”收入。这时,王清华教他们用这钱给自己买文具,给父母打电话,送父母小礼物,给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去年春节,留守儿童田圣文的父母开车专程来到王清华家表示感谢,田圣文父亲指着脚上的一双棉鞋,激动的说:“这是文文给我买的,这是他第一次送我礼物,也是我有生以来收到最珍贵的礼物。”

  王清华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全校、全乡、全县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需要关心、帮助。在她的积极建议下,兴盛乡在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并动员全乡所有公职人员与留守学生建立起“一对一”帮扶机制,当起了代理家长。兴盛乡的做法也得到县上的充分肯定,去年9月,在兴盛乡召开的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现场会上,主持会议的领导当即表示将在全县推广兴盛经验。消息传来,王清华欣慰地笑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