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
吴光镭说,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宜宾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团结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全市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亿元,增长14.8%,总量居四川省第4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03亿元,增长21.35%,总量居全省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4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10.8%。
2009年12月18日,“宜宾临港经济区”正式挂牌,宜宾正以临港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强黄金水道的资源整合,让宜宾的竞争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规划中的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四川唯一以“临港”命名的省级开发区,分为规划区、核心区、起步区三个层次,规划区面积包括宜宾港在内的193平方公里范围,其中核心区99.2平方公里。目前,白沙产业园、志城港作业区共25.9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开工建设,四川最大的年吞吐能力的宜宾港一期工程也即将竣工。开发区位于长江的起点,通过长江大桥与宜宾主城区相连,按照“两年强基,三年突破,五年跨越,十年腾飞”的目标,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预计50亿左右,将在2011年底实现“七通一平”,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届时将成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和城市新区。
吴光镭告诉记者,宜宾市建设临港经济区是以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乡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联动的模式来推进临港经济。为了提高经济区的吸引力,宜宾市府还将推出一系列最活、最优惠的税收招商引资政策,欢迎海内外生产型商贸物流、能源化工、机械装备、酒类食品、建材等各类企业尤其是有大运量需求的企业入驻园区。
吴光镭称,宜宾建设临港经济区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条件。当前,我们现在处于国家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又面临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机遇,宜宾也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哥本哈根大会等一系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的召开,全世界都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的热潮,这对于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宜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由于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的节点上,宜宾拥有各类可利用水运岸线总长83.4公里,是四川省唯一可利用三江沿江岸线资源和水运优势的城市,被交通运输部视为长江上游最适合建设集装箱码头的地区。 依托黄金水道,是宜宾经济的潜力所在,而建设宜宾临港经济区,正是将这一优势推向极致的关键举措。一旦建成,将实现宜宾市“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的构想,使宜宾成为引领川南、加速全川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吴光镭相信,未来的宜宾临港经济区至少拥有三个非常突出的优势:水运、劳动力成本和能源。公路运输成本又是水运成本远远低于空运和公路运输,对于企业而言,当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水运。宜宾人口众多,有五百多万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宜宾能源和地下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不仅拥有向家坝电站、珙县电站、福溪电站等大型电站,而且四川省40%以上的电煤都来自宜宾。低廉的能源价格必将进一步增强临港经济区的吸引力。
吴光镭告诉记者,目前,宜宾临港经济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已驶入快车道。5年之内,一个崭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必将崛起于长江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