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建之前孩子们上学条件异常艰苦
代表们视察督促学校重建工程
引子
时间回溯到2007年7月5日晚,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大巴山,其时,暴雨倾盆,河水陡涨,树木倒折,瓦飞房倾,道桥阻隔,飞砂走石,历历情景之可怕,让人至今想起来仍胆颤心惊。
灾害,无情划开大地裂痕
巴中市南江县兴马乡街道地处地势狭窄的河谷地带,两岸山势陡峭,崖高坡急。而该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又地处乡场镇后的山腰地带,学校更是紧挨后面的山墙而立,地形狭窄,地势逼促,紧紧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扩建。然而正是这场暴雨,让学校后面的巨型山崖突然开裂,一条绵延数千米,宽数米,深十余米的裂痕,将山崖生生划开,约3万方岩石整体撕裂下移,造成崖下学校的一幢办公楼跨塌,学校所有房舍或裂或倾均成危房,昔日热闹的校园人去楼空,变成一座险象环生的危险地。
时间,渐渐拉开人心裂痕
灾害的发生,让该校14个教学班的1400余名学生自此失去求学成长的乐园。虽然为了不让孩子们读书受到影响,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学校想出各种办法将学生分散到附近村小、邻近乡镇学校、甚至个别农房内读书,但这让原来离学校很近的学生们不得不舍近求远,甚至晓行夜宿长途奔走地去求学,家长更得承担长期接送的任务,上学,已成为实实地压在当地学生和家长心上最沉重的负担。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当地群众纷纷以不同形式要求当地政府迅速想办法给予解决,以便让孩子们早日回到原来的学校去正常上课。
可是,面对这巨大的地质裂缝、数万方土石和断垣残壁满目疮痍的工程量,当地党委政府也犯了难,这哪是一个乡镇能够解决的问题哦?但是,群众的困难又不得不解决,他们四处奔波着同相关部门衔接,递材料交申请,等待层层立项审批。但由于灾情严重,涉及资金量大,相关部门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层层上报审批,就在整治方案即将批复下来时,四川又遭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南江属地质重灾县,所有灾后重建方案需经统一策划,统一考虑,整治方案被再次延后。
没曾想时间上的这一拖延,让急切盼望中的当地群众产生了心理裂痕,不满和怨气越来越多。“眼见自己才几岁的孙子每天为读书承受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负担,咱们心头那个痛啊,有如尖刀剜肉般难受。咱们心头只盼着政府能早点帮我们把学校恢复重建好,让娃娃们能轻轻松松地上学就行!”攀谈中,一位接孙子放学回家的大爷直言当年的牢骚。
问需,书记无奈陈民怨
群众的苦楚和怨气,让该乡党委书记陈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作为每年财政收支仅有数十万元的小乡镇而言,他们除了就近安置学生们读书以外,便只能向上级寻求支持了。但由于时间上一次又一次的特殊性,该地质灾害整治和学校重建的反反复复,让陈亮一班人期待的心情也在起起落落间降到了冰点。“那段时间,我们干部们出门都低着头,生怕在街上被群众拦着,更怕他们戳我们的脊梁骨!”谈及一度时期“民怨”与“无助”的交结带给干部们的尴尬,个儿挺高一脸成熟稳重的陈亮也禁不住孩子气地苦笑起来。
就在万般无奈之际,适逢巴中市人大代表南江工商小组的十多位人大代表前来该乡开展向基层干部和群众问政、问计、问需的“三问于民”活动,当谈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所需时,陈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这一“燃眉之困”向代表们作了反映。没曾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代表们迅速来到灾害现场进行走访了解,并被深深触动,“是啊,牵涉娃娃们上学的事,难道不是大事中的大事?”于是大家迅速达成一致意见,要将此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进行专题督促落实。
真情,倾洒在疗伤之路
群众的怨气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群众的需要就是代表努力的方向。从兴马乡回来后,代表们通过商议决定迅速分工负责,一部份代表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作为“三问于民”活动收集到的最重要民意,写成专题建议意见报送给市人大常委会,要求迅速转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限期答复办理。该代表小组副组长王莉萍还专门就此问题直接打电话给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寻求彭主任的支持帮助,对代表们反映,彭主任高度重视,不仅迅速签批转交相关工作部门,并亲自出马同相关部门联系,听取专题汇报,督促办理措施到位;60多岁的市人大代表王国学先后数次到教育、国土等部门当面同负责人衔接联系,催促项目审批和资金到位进度。针对项目各个阶段的不同问题,代表们先后多次组织专题视察,提出专题的视察意见和建议,并就许多疑难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现场提出,逐条给予解答。
笑容,绽放在群众心间
代表们的真心付出,终于赢回了该项目工程的层层审批通过,并迅速启动实施。今年3月15日,国土部门拨款800万元的岩石治理项目正式启动,而教育部门也下达资金一千余万元对该校进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建教室近900㎡,教辅用房1200㎡,学生宿舍1200㎡,其它用房300㎡,体育场5600㎡,学生宿舍1300㎡,同时,购置总额为88.56万元和教学仪器和24万元的图片。待学校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完成后,便将迅速启动建设,届时,一个宽敞、安全,颇具现代气息的乡村学校将更好地服务于山里的孩子们。
近日,代表们再去兴马乡九义校视察督促工程进度,笔者随同前往。在地质滑坡治理现场,隆隆地钻机声此起彼落,施工人员来来去去,整个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像。而代表们一到工地便也忙开了,听汇报,查进度,看现场,问情况,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忙自己家里的事儿一样。而那些三三两两从工地旁边走过的,不论是干部、群众还是学生,脸上都写满笑容,几位正接送孩子路过的老人更是乐呵呵地告诉我:咱们山里人实忱,只要山里有了学校,咱们的心头就会踏实;只要学校有了孩子们的笑声,心头的希望也就会更足。我们也就会记着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好,记着干部们对我们的好,记着人大代表对我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