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只要有易代表,我们就不怕天干”——记内江市市中区沱江乡人大代表、尤家沱村党支部书记易支剑

时间:2010-07-13 来源:内江市市中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周昭荣
  

  最近,四川省省、市、区政府领导都高度评价了沱江乡尤家沱村在管水用水上取得的成绩。今年7月6日,笔者慕名前往沱江乡尤家沱村进行实地采访。站在村口,环顾四周,山青水秀,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笔者与当了15年乡人大代表的村支书易支剑摆起了“龙门阵”。易代表说:“过去,我们村是‘靠天吃饭、十年九旱 ’ 的村,近10多年变成了‘靠人管水,天干不旱’的村。我的体会是:水——太重要了;管水——太关键了;用水——太实惠了。”
  “水——太重要了”
  尤家沱村是沱江乡最偏僻的村,4公里内无大河小溪。全村人口2240人,耕地1795亩,其中水田730亩。目前,村里连续抽水20多天,可以把全村田土灌溉3遍,因为水库、山平塘、囤水田水源都很充足。看到水田水满,满栽满插的景象,易代表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过去,我们村缺水,村民打窝插秧、挑水浇秧、争水育秧,秧苗过两天就晒死了。70年代初的一年,因天干全村颗粒无收,村民忍饥挨饿,真是缺水的日子不好过。”
  易支剑当上人大代表后,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把水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在乡人代会上,他多次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好水用好水的建议。他带领村民建堰塘抓蓄水,建山粪池抓蓄水,建砖(石)砌化田埂抓蓄水,建水井抓蓄水。从此,村里不缺水,水满粮仓满,仓满生活好。
  经历了无水的危害与蓄水的好处,易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水是命根子,水——太重要了。”
  “管水——太关键了”
  从无水到蓄水,从蓄水到管水,既体现了蓄水之好,又折射了管水之重。在易代表的倡导下,尤家沱村在管水方面采取了三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用村规民约管水。过去一块田划给10多户人使用,有的关水,有的不关水,步调不一致,易产生矛盾。制定了管水的村规民约后,村民们互相关心、帮助,家家田里都关水。10社农民易成君的田里长期渗漏,无法关水,导致无法栽秧。在易代表的带领下,村民们帮他修整田埂和插秧,使其感动不已。二是落实管水责任制。责任到家,村民管好自己的田;责任到人,“管水代表”管好囤水田;责任到组,组长管好塘和堰;责任到村,干部管好小水库。作为乡人大代表,又是村支书的易支剑主要负责管理梨儿湾小二型水库。在管水库工作中,他督促承包方以服务农民为目的,农民用水必须无条件放水;不准污染水源,不准肥水养鱼,确保了水库水资源的自然生态,发挥了水库的灌溉作用。村民张述祥说:“只要有易代表带头管水,我们就不怕天干”。
  “用水——太实惠了”
  易代表说:“村民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要为民谋利益。除了要把水管好,更重要的还要用好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生产生活用水不用愁,用水季节有序放水、节约用水。曾经一度,村里出现了部分农民分散育秧、自行放水做秧田、渗漏蒸发严重的现象。在易代表的建议下,村委会创新了“统一抽水、统一放水、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的用水机制。在插秧前10天内,所有村民不得往田里放水,全村统一育苗抽水。每个组选一块田,统计各户秧田数量后,按统一的技术育苗;同时,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选择最佳、最短时间统一抽水插秧。这种做法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因为每家每户不单独抽水,用水成本低;按季节满栽满插不误农时;粮食由过去只能满足基本口粮,到现在家家有余粮,有的农户家中余粮突破万斤;过去无水、争水、抢水引发矛盾多、问题多、纠纷多,现在变成了有水、管水、用水,形成了民风正、家家和、人人敬的新气象。78岁的村民吉武云说:“我们老百姓有水用,太实惠了”。
  “龙门阵”摆到了尾声,易代表总结了管水用水的作用:管水用水能降低村民农业生产的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