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进入“四川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信息系统”后,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在这里,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志文为信息平台开通发表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致辞,希望代表联络员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在计划和预算工作方面的诉求,提出改进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建议、意见,交流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让人感到很温暖。
信息系统中相关版块和栏目中的文件、资料很丰富,更新很快,很有参考价值。在“个人意见管理”版块,还为代表联络员个人操作设置了专项栏目,更有“计划编制建议”、“计划执行建议”、“预算编制建议”、“ 预算计划意见”等细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为了试试这个信息平台的功能, 6月中旬,我提交了一份《关于人大代表提前介入预算编制阶段确保其看懂财政预算报告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我提出,近几年来,虽然地方各级人大会议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已通过提供相关附件并附详尽解释为代表充分审议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但“预算报告实在太专业,我们看不懂”、“安排审议财政预算报告的时间只有一两天,想不走马观花都难”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代表。有不少人大代表还指出,从预算编制的内容来看,编制项目不细,预算报表所列的科目级次太少,所列内容太粗,每个科目数额太大,透明度低。有的人大代表还说,在审议预算报告时看到的一般是20多个“类级”收支总数,而具体体现其使用的300多个“款级”、500多个“项级”的财政资金,则完全由政府主导支配,代表无法接触明细数字,甚至连一些部门究竟有多少编制、需多少经费都无从知晓,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的审查。
鉴于代表们的上述反映,我在《建议》中阐明,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地的一些做法,作如下尝试:
让人大代表先行介入,不是像过去等到预算编制完后再提交大会审议,而是在预算编制阶段就让代表了解,从而让代表们有充裕的审查时间;
尽力使预算精细化,如有的项目可细到千元,让代表拿着报告用计算器自己就能算出来;
建议相关部门在近几年省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预算报告已通过提供相关附件并附详尽解释为代表充分审议提供依据和条件的基础上,再追加一部分情况比较、分析说明,让代表们能够进一步看明白。
很快,平台管理员就在网上予以了办理答复。目前,我的上述建议已通过“四川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信息系统”转省级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总之,我认为,“四川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信息系统”的开通,不仅为代表联络员与省人大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沟通联系构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通道,而且有利于代表联络员就有关公共财政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方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动态、建议办理等的及时公布。而其绩效,即在于可为推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计划和预算审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