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成都市青白江区地处偏远地带的五爱村、花园村100余农户受重灾。同时,住在山上的老百姓也时时面临着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威胁。面对这一切,他焦急万分。
他叫彭兴树,成都市人大代表,身兼清泉镇五爱村、花园村两村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 和“成都优秀青年”,并于2009年获得省、市、区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一定要让老百姓有个好的居住环境!彭兴树一边深深思索,一边寻求解决办法。
此时,五爱村正按照成都市委出台的“1号文件”精神,开始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每天,彭兴树起早摸黑,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开展土地和房屋的实测、绘图等工作,并于2009年9月在全镇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
当看到村民为自己手中拿到了红色(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绿色(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林权证)的产权证而欣喜不已的时候,彭兴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心中的纠结仍未解开:受灾的老百姓还住在危房里啊!
他上网查询,了解到当时重庆、天津、湖南等地已开始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做文章,希望通过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来解决农民的一些现实问题,但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思路决定出路,敢想才敢干,为了老百姓安居,彭兴树平添莫大的勇气和魄力。
一方面,彭兴树积极寻求区上有关部门和镇上主要负责人的帮助。同时,在党支部会议和村委会上,彭兴树给大家讲明利弊:“现在成都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们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五爱村已经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现在,我们要想办法进行土地整理。如果事情办成办好了,对解决受灾户居住、发展农村经济是有好处的,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先行先试!”他说干就干,迅速开始对受灾户和易受地质灾害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很快把他们的宅基地都聚拢起来。
另一方面,彭兴树20余次跑省城成都,千方百计联系公司,准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初,在彭兴树的努力下,五爱村成功引入成都地大盛农公司投资5000万元修建集中安置区“五爱花园”。
目前,“五爱花园”第一期工程已经初步竣工,住房共200套,居住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第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不久的将来, 117户灾后重建户、45户地质灾害搬迁户每户交上每平方米100元,就能住进崭新的“五爱花园”。
全区第一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这样在彭兴树的手中实现了。
“他们终于有房住了!”满脸疲惫的彭兴树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