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采取多种方式让人大代表成为“全天候”代表。该市按照人大代表的知识结构、职业构成组建了工业、农业、城建、财经、服务、科教文卫等8个代表专业小组。围绕专业特点,各代表小组通过调研、视察,将民意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百姓中,努力提高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实效性。仅去年至今,就形成了《银川市义务教育资源及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等近百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喜人的成果正是代表小组卓有成效的佐证。
《代表法》第六条规定:“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主要行使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进行视察、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列席相关会议、参加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项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但长期以来,一种客观现象是,在人大会议期间,代表尽心履职。但闭会期间,部分代表履职质量较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我的代表在哪里》的文章,作者称“一直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法律禁止使用木筷子”,但是不知哪里能找到人大代表。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我的代表在哪里?”的疑问,或许不具有普遍性,但并不妨碍我们将其视为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一种深情呼唤。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80多万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人大代表是不是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就应体现在能不能客观、及时、准确地反映民意;有没有实现“全天候”,或者向着“全天候”履职的目标靠近。事实表明,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应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地各级人大代表更应付出不懈努力,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大局出发,从“全天候”履职做起,积极主动地开展视察、调研等项工作,正确行使监督权,努力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实现更多人大代表“全天候”履职的目标,也需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像银川市那样开动脑筋,改革创新,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制度建设入手,常抓不懈,营造浓烈氛围,给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实保障,进而逐步建立起依法、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人大各项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