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共产党员 何其温暖亲切的称呼
时间:2009-05-08 来源:四川省政府网
  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烈士的名字:谭千秋、张米亚、王刚、刘全福……他们让人们见证了共产党员的果决无畏。
  抗震救灾一线,活跃着英雄的身影:蒋敏、沈阳德、经大忠、袁世聪……他们让人们体悟到共产党员的坚韧无私。
  大爱无期,真爱无名。连日来,记者在安置受灾群众的帐篷里,在灾后重建的工地上,在恢复生产的现场,听到人们议论起身边的共产党员,语气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贴心窝……
  一
  (现场目击)“山东烟台援助的苹果运到了,得赶紧运到安置点”“群众的板房申请还没收齐,快报过来”……在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北川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尚兴琼电话不停,忙而不乱。
  (党员故事)从地震发生以来,尚兴琼就像上了发条般地忙碌:为联系协调救灾物资,她每天手机打到滚烫、耳朵生痛,一直到深夜才休息,早上五点又早早起床;一趟又一趟往安置点送去食品药品,双脚肿得鞋都难以穿进去……
  同事们都知道,她相濡以沫20多年的丈夫找不到了。对口支援单位的同志看了心疼,请她到成都休息几天。她说:“我没有家了,不工作我都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群众评议)“对尚兴琼来说,地震以来的50余天,是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将痛苦藏得最深的日子。”多次到绵阳等灾区送物资的成都企业家高兴华说,在北川,在绵阳,在整个地震灾区,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奔忙,在一点一滴琐碎的事务中践行着党员的先进性。
  二
  (现场目击)25日,在绵竹市汉旺镇香山村支部的帐篷旁,村民代表大会以93%的赞成票表决通过了重建家园规划,村支书郑绍其宣布重建之战正式打响。
  (党员故事)在带领全村经过生命救援、消毒防疫、生产自救、废墟清理等阶段,即将开始重建家园之际,郑绍其平生第一次拖了全村的后腿,他自家的房屋和养猪场基本上保持着震后废墟的原状,妻子不得不一个人照顾幸存的80头幼猪,每天还要打五六遍药消毒。
  就为这事,不少党员对他提出了批评,他笑呵呵地立下保证:“就这两天,一定处理好,要不然,我的猪娃子不领着我奔小康,我也没法领着你们奔小康啊!”
  (群众评议)香山村村民杨云华说:“这段时间老郑的脾气都变了,以前嗓门大,说话刀劈斧砍,现在对群众总是慢声细语,耐烦得很。”驻村医生龙碧说:“正因为郑书记带头‘舍小家、顾大家’,全村没有抛荒一分地,没有疫情扩散,而且这么快就自力更生开始重建。”
  三
  (现场目击)广元市剑阁县上寺乡桅杆村,男人们集体挨家挨户清理废墟,女人们聚在一起编竹席,临时安置点前挂的条幅格外醒目,“不等不靠,全力抗灾”“一心为公,全心为民”。
  (党员故事)地震造成全村400户群众无家可归,村里规划了两百套过渡房。女党员王秀英把家里仅有的7根木料捐了出来,毅然让出了自家的自留山,让村里“要多少就砍多少”。10组梁开昆等4名党员都是重灾户,可当每一批物资送到家里,他们都原封不动地退回村委会。
  桅杆村的过渡房全靠自身的力量,每间住房面积20平方米,成本196元,主要是购买反光、防辐射的特制厚薄膜盖屋顶和竹制层板作墙壁,每排房屋配备集体厨房和集体厕所,外观整齐,且具有防火、防潮、通风、采光等功能。这一做法得到四川省委组织部的肯定。村支书何茂生说:“有这样靠得住的党员队伍,我们一定能建起社会主义新农村!”
  (群众评议)“谁是党员谁不是党员,老百姓心里明白着哩。”桅杆村一组村民何明昆说,“那些干活冲在最前头、分东西落在最后头的,十有八九都是举过拳头宣过誓的共产党员。”
  四
  (现场目击)6月28日下午2点多,都江堰市凤峨乡东林村村委会主任袁凤群汗涔涔地赶到乡政府临时办公点,从挎包里掏出村委会的公章,给一位村民的身份证明盖上红戳。这大半天,她只喝了一碗稀饭。
  (党员故事)45岁的袁凤群是个“女强人”,家里办了个砂厂。地震发生后,她立即将砂厂的挖掘机调到垮塌的小学用于救援。看到全村430户人无处栖身,她自己出资6万多元买来彩条布,分给大家搭建临时居所。一个多月来,她从早忙到黑,经常一天吃不上一口热饭,嗓子哑了,人也瘦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袁凤群这枚针,正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缝合受灾群众的伤口。她说:“再繁重的任务也得完成,要不,老百姓找谁去?”
  (群众评议)“常听收音机里说‘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袁主任身上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东林村村民董振文说,袁主任家在市区,经济条件又不错,能当“吃亏不讨好”的村干部,灾难来了还和我们绑得这么紧,没日没夜地干,觉悟不一般。
  五
  (现场目击)27日,阆中市文教局礼堂座无虚席,500多名党员集体过组织生活庆祝党的生日,入党26天的新党员邓丽君作了思想汇报。
  (党员故事)23岁的邓丽君是一名特教老师,地震发生时,她冲上三楼,将67个残障孩子安全带出。震后50多天来,在彩条布搭建的“帐篷学校”里,她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每天清晨都要花上一个小时,用手挨个摇醒孩子们,帮助他们穿衣洗漱。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1日上午,邓老师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她动情地说:“入党誓词是我永远的座右铭,将激励我一生!”
  (群众评议)邓丽君被网民誉为“最美的女教师”、“80后的先锋”,她火线入党的消息博得网民喝彩,有网民发帖说,“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吸引力,又增强了党的生机与活力。”(记者张先国、金小茜、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