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携手与共,唤醒沉睡的“诗与远方”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侧记

时间 2021-06-09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可以充分整合四市旅游资源,优化调整四市乡村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承载力,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小、散、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美景各展芳华——发现德阳之美

 

  

  图为四川盆地标识

 

  

  图为德阳市中江县四川盆底景色

 

  近年来,德阳市农旅融合不断加强,以中国玫瑰谷为代表的50余个乡村旅游景区,就像镶嵌在乡村旅游版图上的一颗颗珍珠,虽居于一隅,却各展芳华。

  产业要发展,交通是基础。德阳市交通局通过积极开展干线道路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乡村清洁行动,全面打造“环境整洁、生态秀美、面貌全新”的高品质城乡干线道路,加强公路沿线穿集镇路段、城乡结合部等重要路段的环境卫生整治。同时,结合路侧自然地貌,完善提升农村公路生态景观建设,全方位提升乡村旅游交通环境。

  “乡村水环境是开展农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旅融合发展的质量以及农旅融合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德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他介绍,近几年,德阳市水利部门在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工作中,聚焦改善农村水环境问题,狠抓农村河湖水环境清理整治,不断改善水体治理,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通过水利风景区的创建活动,促进风景区水环境治理保护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农旅融合发展注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扎实开展水美新村建设,按照“一村一溪一水景,纵横连通灌排畅、水美新村助振兴”的思路,提升农村宜居品质,提高农旅融合发展的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全市农业系统坚持把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按照‘突出特色、农旅互动、以旅促农’的思路,以现代水果、蔬菜、水产、粮油产业基地为依托整合资源,引导产业向农旅景区集中,不断挖掘现代农业园区文体内涵,培育品牌、打造精品,推动一三产互动。”德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铺就出行之“路”——成德眉资“牵手”回眸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伟带队到资阳市雁江区高洞村考察调研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伟带队到崇州市竹艺村考察调研

 

  “众人拾柴火焰高”,寻求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地缘紧靠的成德眉资,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中,承担着同城化发展排头兵的责任和使命。2020年2月25日,成德眉资四城召开会议——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相聚“云端”,共谋大事: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都都市圈,做好成德眉资同城化起步工作,推动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同年3月11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出炉,为下步四市开展同城化工作明确方向。

  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再到同城化发展,成德眉资四市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四市迎来往来密切、资本互投、交通方便快捷、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同网、政策机制统筹的区域发展新阶段。

  对于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常委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精心谋划并贯彻落实,才能乘势而上,彰显人大担当。

  闻令而动!四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起来,共谋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工作的协作机制。2020年7月30日,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常委会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主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工作协作机制的协议,协议明确了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协同、开展监督工作联动、协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协同组织代表活动、协同组织课题研究、共享人大工作经验六个协作形式,以及主任座谈会制度、秘书长沟通会商制度、工作推进落实机制三个协作机制。根据协议,按照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有关工作安排,四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以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创新协同开放共进、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便民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重点领域,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工作等各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协作。

  为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工作,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农委在行动!

  为推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2020年11月6日,由四市人大农委牵头的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工作同城化发展年度工作任务推进会召开,会议就成德眉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宣传推广服务项目等工作进行对接,达成有关意向,促成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工作同城化加快发展。

  “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可充分整合四市旅游资源,优化调整四市乡村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承载力,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小、散、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伟说。据他介绍,乡村旅游涉及农业农村、交通运输、自然生态、城乡住建、文化旅游、水利林草等众多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各部门都有资源优势。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既要建好市内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又要加强四市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政策壁垒,实现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到更广阔的“远方”去——成德眉资农旅融合前景展望

 

  

  中江挂面制作现场

 

  

  图为中江县挂面村景色

 

  合作,是为了提高效率,共享成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合作不是拍拍脑袋走走形式就能干好的!”德阳市人大农委主任戴泽说,“只有用脚力脚踏实地丈量、用眼力身临其境感知、用脑力一丝不苟梳理,才能知己知彼,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互通经验、实现共赢。”

  今年3月,德阳市人大农委牵头市文旅局、农村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着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全市6个区(市、县)的农旅融合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并梳理出的5个方面13个问题。

  根据调研梳理出的问题,今年5月,德阳市人大农委再次组织上述市局相关负责同志,赴成都、眉山、资阳开展对照考察,为提升德阳市农旅融合发展竞争力取经求方,为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农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考察全程贯穿资阳市雁江区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阳化河生态绿廊及水系自理扶贫项目、晏家坝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区,眉山市东坡区万亩柑橘园区、泡菜产业园,丹棱县梅湾村、幸福古村、丹橙果业公司,成都市崇州市竹艺村、幸福里等点位,覆盖农业生产、加工、文旅等全产业链,为德阳市相关各局同志带来丰盛的视觉和经验盛宴。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伟带队到资阳市雁江区晏家坝村考察调研

 

  

  图为资阳市雁江区佛山橘海

 

  大家深入考察调研,在行走中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早熟蜜柑基地——资阳市雁江区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功创建成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佛山橘海·橘乐田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资阳市雁江区阳化河生态绿廊及水系自理扶贫项目百花滩,依托花溪河沿河景观、自然生态、传统村落,打造出“船在溪中游,人在花中走”的独特景观;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以“绿色果蔬、乡村旅游、乡村创意”三大产业为主力支撑,以“乡愁巷八馆、晏家十二院、乡愁巷二十铺”等为核心产品,将晏家坝公园社区打造成传承农耕历史、厚植乡愁故土的宜居美丽新乡村和乡村社会治理新典范。眉山市东坡区万亩柑橘园区已建成11000余亩,产业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眉山市东坡区被誉为“中国泡菜城”,其泡菜产业园规划面积13.61平方公里,年产值近200亿元,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七个“全国唯一”,实现了小泡菜做成大产业,做成大市场,做成大品牌;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按照“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将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把农业产业同乡村旅游相统一,打造了“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古村,形成了“望得见山水”的旅游体验。成都市开展“新旅游·潮成都”文化创意、康养度假、运动休闲、原创艺术生活、农业创意、休闲娱乐、房车露营、美食品鉴主题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积极培育既保留乡村本土风貌和文化,又融入文化创意和时尚生活美学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打造如崇州市道明竹艺村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可进入可参与、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质量林盘景区……

  “成、眉、资三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规划定位精准、因地制宜,项目多措并举、高效引入,发展高质量、高水平,为我局下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接下来,我们将在成德眉资同城化下,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加快项目建设、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宣传推广、打响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德阳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德眉资四市合作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是加强四市农旅融合的有效路径。据悉,目前四市已有诸多相关尝试,如德阳与成都将联合规划、建设、营运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项目,共同打造世界级文旅精品;四市将联合乐山、广元等城市,共同建设以大成都、大峨眉、大熊猫、三国文化及环龙门山、环龙泉山精品线路为品牌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

  解决好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完善配套服务,挖掘利用特色农业农村资源,提升农旅融合市场吸引力;加强宣传推广,积极推进相关各地联动合作,打造一批有价值的区域农文旅融合项目……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看到农旅融合新的曙光:“要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