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 2012年 > 第一号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四川省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时间 2012-03-20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2012年1月13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陶生元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2012年预算草案。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综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再次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工作成效突出。根据快报统计,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0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超收280.44亿元。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初预算3218.35亿元,加上中央增加的补助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2114.28亿元后,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5332.63亿元,实际执行4673.84亿元,为变动预算的87.7%。省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超收70.82亿元。省级公共财政支出年初预算796.14亿元,加上中央增加的补助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1598.02亿元,减去上解中央和补助下级等1244.4亿元后,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1149.76亿元,实际执行824.03亿元,为变动预算的71.7%。按现行预算管理规定初步核算,全省和省级公共财政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全省当年结余2.1亿元,省级当年结余0.18亿元。
  2011年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突出的收支矛盾,紧紧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着力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使有限的财力得到有效的统筹整合,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财政收入突破新的大关,财政支出再创新高。财政用于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比重继续提高,公共财政正在实现由“吃饭型”向“发展型”转变。
  2011年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方面仍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主要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职能作用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等。财政及有关部门应结合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2年预算草案切实可行,预算目标积极稳妥。2012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安排为2306.5亿元,增长14.5%;省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安排为621亿元,增长14.5%。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全省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3866.1亿元,相应安排支出3866.1亿元,增长9.3%;省级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912.8亿元,相应安排支出918.8亿元,增长13.6%。
  2012年预算草案编制执行了预算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全面落实了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收入预算安排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支出预算安排体现了“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同时,省人民政府严格按规定将中央预安排的专项补助编列到本级预算中,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总体上看,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目标积极稳妥,措施切实可行,建议大会批准关于2011年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12年省本级预算草案。
  三、为做好2012年财政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细化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继续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着力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教育、卫生、农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结合实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好财政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支持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切实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支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围绕建设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加大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积极支持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和产业园区发展,研究制定推进“两化”互动的财税政策。
  (三)保障和推动民生政策落实。要坚持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的取向,保障各类民生项目的实施。加大财政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创业发展创造条件,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完善相关救助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和卫生的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四)完善和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清理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继续完善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提高采购效率,规范采购行为。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务卡改革,尽快建立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五)健全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健全政府性资金及其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政府性债务的监管,健全偿债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继续强化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支出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注重机制体制分析,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财政资金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有序扩大公开范围,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