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甘孜州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 2012-07-05 来源 甘孜州人大财经委
[ 字号大小:]

  近年来,跟随领导赴各县多次开展经济发展相关工作调研,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以外,还带着学习目的,因而每一次都用心地投入调研工作,从而不仅让从基层来的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每一次行程都会有颇多的收获,也激起诸多的好奇和思考,在此就我州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谈点自己粗浅稚嫩的想法。

  近年来,甘孜州县域经济在党和国家光辉政策的沐浴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生产力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也明显增强,这些是全州各族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各族人们由衷高兴和自豪。尤其是从2001年以来,全州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1.8%。但是无论是从纵向一还是横向上比,我州县域经济发展仍显拘谨,许多资源潜力和后发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和释放。

  一、我州各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州各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发展基础条件脆弱、发展的战略策略僵化老套以及发展体制机制保障力弱等几个方面。

  (一) 发展基础条件方面

  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底。由于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重,运转比较困难。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主要比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各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另外,就业、“二保”的压力较大,涉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发展的战略策略方面

  发展模式照搬硬套。表现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在查找分析与先进区县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上下的功夫不足,照搬硬套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自身现实以及形势的不断变化不尽合拍。在制定县跨越式发展战略中,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发展目标求全责备。对自身产业优、劣势分析比较不够,制定发展目标求全责备,导致把握工作关键点和着力点不够,工作部署均衡用力,陷入了“什么都搞一点、结果都不突出”的尴尬,因而,产业优势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发展理念传统守旧。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起来,政府在调控县域经济运行时还程度不同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行政方法,出现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越位。

  (三)体制机制方面

  体制制约调控有限。表现在对县乡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县乡政府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机制制约执行力差。表现在对县乡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过分强调任职年限内的政绩,加上县乡一些干部频繁调动交流,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轻率 “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责任。 

  人才制约保障乏力。表现在县乡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懂经济的领导人欠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少,整体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 强劲助推思想解放

  1、抓牢跨越发展这一主题,全力塑造上下一心“同思共谋促发展”的良好形势。只有始终抓牢发展这一主题,甘孜州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把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作纵横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找准优势和潜质,在全州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理念,以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手段解决发展问题。树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要纠正部分干部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偏差,克服“等待观望”意识,以调整应对调控,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的特点,强抓机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观调控不利影响的措施办法,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增长势头。

  3、从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开始入手,筑牢大干实干、求真务实作风。破除各级领导干部中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消极畏难等思想,把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评判标准,提倡并鼓励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工作作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官”念为“仆”任,把行政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成全一高效运转的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氛围;

  (二)全力提升特色经济思路,勇于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上,要以自身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结合省州的发展战略,按照县域经济工业化、县域农业特色化、城乡建设一体化、经济模式外向化、发展主体民营化的目标,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努力形成县域经济特色。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围绕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的综合效益,推进其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围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水电集群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势矿业、中藏药等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围绕建设 “旅游名区”,重点发展外向型的“大商贸”和特色旅游。

  (三)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主攻工业强县这一关键

  加快工业发展和生态能源开发,全力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实施联片开发和集群开发路子,建成“内电外送”水电基地。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壮大优势矿业,在实现突破探矿、实施深加工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的色金属战略资源基地,完善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引进资金、信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增强对各类资源的聚集力。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成长型的工业企业,采取加大技术改造,帮助协调发展资金等多种措施,扶持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工业经济增量,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配套项目,增加储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增强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2.夯实农业稳县这一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步伐,减少农户分散经营,坚持“多予少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执行涉农政策,确保农税减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在农村、在土地上的数量。

  3.把握第三产业这一重点。要抓住国家扩大消费的有利时机,以市场建设为支撑,建设特色旅游村镇,努力提升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精典特色旅游线路,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4.树立招商环境这一品牌。要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着力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模企业财税扶持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四)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增强决策执行力。研究制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等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对推进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调动全县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积极性。

  2.采取有效调控手段。在遵循间接调控和计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县域经济运行的调控。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对县域经济、相关产业和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返还用于基础设施投入、扩大生产等政策,并切实予以兑现;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