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三十周年专题

监督工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前进——广安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工作纪略

时间:2009-12-02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龚德军
  

  30年,地方人大常委会伴随改革开放,在民主法治建设的道路上阔步而来,硕果累累,书写了华美篇章。10年来,广安市人大常委会承载着460多万广安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激情履职,在华美篇章里留下精彩的一页。
  护航创业  浇筑科学发展之基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邓小平同志言词恳切,犹在耳边。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记嘱托,恪尽职守,在推进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曾经,广安市的水、电价过高,部门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行政执法不够规范,民营企业融资难。这样的“软”环境成为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的“硬”伤。1999年,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区发展的决定》;2001年,市人大常委会把这一年确定为“发展环境监督年”,开启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的新局面,跟踪督促49个市级部门落实决定情况。市二届人大常委会接过“接力棒”,把监督范围从广安城区扩大到全市,把监督内容从治理“三乱”扩展到全方位的软环境治理。2005年4—5月,常委会组织检查组明查暗访47户企业,调查37个职能部门,督促查处涉案事件3件,处理涉案人员4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继续扛起监督大旗,追踪回访调查,并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巩固优化成果……
  强力监督赢得环境大改观,本土企业焕发生机,外来企业大显活力。2009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5.8亿元,新签约引进项目483个,到位资金150.96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三大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关注民生  彰显权为民用之念
  2004年11月5日,家住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李林英大娘终于拿到了10年来梦寐以求的两个证件——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作为万余户居民户的代表,她带领13户居民到市人大常委会登门道谢。
  1993年,刚刚建立的广安地区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宽松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没料到城区内万余户居民的“两证”办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2001年他们焦急和信任的眼光投向了市人大常委会。一封封请求人大监督解决的信件雪片般飞来。
  人民所盼,就是人大所办。市人大常委会没有含糊,从2001年开始将“无证房”遗留问题纳入监督视线。为了群众的利益,市人大常委会跟踪办理,跨越两届,历时4年,4次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审议办理进展报告,作出两个审议意见,召开15次相关部门协调会,开展11次专题调研。市人民政府主动接受监督,正确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艰难的调查清理工作。当市政府将办理“两证”的公告公布后,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民意大于天,民权重于山。扭住民生问题跟踪监督是市人大常委会一贯坚持的作风。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民生监督主题,共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80余项,开展执法检查50多部,组织代表视察80余次,受理并督办群众来信来访25500多件次。数字见证,市人大常委会怀揣百姓衣食住行,时刻牵挂群众冷暖。
  开拓创新  探索增强实效之匙
  “法律有规定的,我们按规定办,法律没有规定的,我们要从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民权的角度出发,勇于开拓创新,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前进。
  1999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资格考试,汇报任职工作打算。2002年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首次把8位公民请进“议政堂”旁听,并对他们的建议予以回复落实。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将人大信访融入人大监督之中,开展人大信访综合分析工作,首次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进行专题分析。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年内未经批准无故缺席两次常委会会议,应当辞去组成人员职务!将监督议题列为清单,通报“一府两院”早准备;审议前发放“书面审议卡”;向社会公开“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测评结果……
  年轻的广安市人大常委会10年来的履职点滴展现的是生机与活力,信心与勇气,折射出风华正茂的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来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