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5日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 泽巴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1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四川省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目前,全省和省级2005年财政决算已汇编完成。根据《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05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查。
一、2005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2005年,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态势,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再创近十年新高,财政支出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省财政决算情况
2005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9.7亿元,为预算的115.3%,增长24.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5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增长20.9%;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93亿元,增长27.3%。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830.2亿元,增长23.6%,其中,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9%。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82.2亿元,为预算的91%,增长20.9%。“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组织一般预算总收入2991亿元,为“九五”时期的1.93倍,同比年均增幅19.2%,高出“九五”时期7个百分点;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4005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幅19.1%。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和有关政策办理省与中央的财政结算后,全省2005年一般预算决算的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9.7亿元,加上中央“两税”返还收入98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原体制补助收入、各项结算及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78.5亿元、专项补助收入和增发国债补助收入237.7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结余7亿元,地方上年结余收入104.1亿元,各级财政从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调入资金1.6亿元,总收入为1206.6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实际支出1082.2亿元、上解中央支出3.8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7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0.7亿元、调出资金(即按规定划转水利建设基金)1.1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111.8亿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06年继续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107.6亿元,全省累计实现净结余4.2亿元,其中当年结余2.2亿元。
2005年全省基金预算的决算情况是:当年基金收入完成136.3亿元,加上中央补助收入2.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7.5亿元及调入资金(即按规定从一般预算划转水利建设基金)1.1亿元,总收入为167.8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实际支出126.2亿元及调出资金0.1亿元后,结余41.5亿元。
2005年,全省预算外资金收入173亿元,比上年增加13.8亿元。全省预算外资金支出163.2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全省预算外资金收入加上上年结余,减去当年预算外支出及调入预算内等资金后,结余48.2亿元。
(二)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2005年,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8.5亿元,为预算的110.4%,增长23.9%。其中,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9%。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增值税完成23.8亿元,为预算的108.5%,增长40.4%;营业税完成61.6亿元,为预算的108.2%,增长18.8%;企业所得税完成13.9亿元,为预算的111.6%,增长16.8%;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分别完成15.5亿元和3.3亿元,为预算的108.7%和114.5%,增长18.8%和20.1%。“十五”期间,省级一般预算收入累计538.7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8倍,年均增幅18.8%,高出“九五”时期2个百分点。
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2.7亿元,为预算的82.1%,增长26.1%。省级财政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方面支出12.6亿元,为预算的92.1%,增长11.7%;教育支出16.8亿元,为预算的98.1%,增长55.7%;科技方面支出3.8亿元,为预算的91.6%,增长20.9%,上述三项支出的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其他重点社会事业支出也得到了有效保障,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22.5亿元,为预算的96.9%,增长6.7%;公检法司支出14.2亿元,为预算的90.8%,增长10.6%;文体广播事业费、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完成4.1亿元、11.1亿元,增长26.7%和128.6%;行政管理费支出略有下降。另外,对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建设支出完成19.3亿元,增长30.7%;企业挖潜改造、地质勘探、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十五”期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792.3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4倍。
省级一般预算决算的平衡情况是: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省级当年总收入与总支出品迭后,年终滚存结余为40.6亿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06年继续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41.9亿元,用省级当年收入超收和中央财力补助结余0.8亿元弥补上年赤字后,省级仍有累计赤字1.3亿元。
省级基金预算的决算情况是:当年基金收入完成49.1亿元,加上中央补助收入2.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3亿元,总收入为58.3亿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42.4亿元、补助下级支出8.5亿元,结余7.4亿元。
省级预算外资金收入为23亿元,较上年增加4亿元,增长21%;预算外支出21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增长9.4%。省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加上上年结余,减去当年预算外支出后,结余5.7亿元。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并逐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以上2005年全省和省级财政决算,请予审查批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2005年财政决算编审过程中,我们经过进一步清核收支,积极向财政部反映、汇报,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补助、财力补助和项目补助方面对我省给予了进一步的支持。因此,决算结果与年初向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情况相比有一些变化: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加0.11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加0.14亿元;省级支出增加0.09亿元、市(州)支出减少0.14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减少0.05亿元;省级和全省当年结余分别增加0.14亿元、1.47亿元。
2005年省对市(州)的财政结算补助办法,继续贯彻三个原则,即加大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力度、清理归并结算补助项目、进一步规范结算补助分配办法,并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因素分配,照顾特殊”的指导思想,深化激励约束考核,突出对化解县乡债务尤其是乡(镇)债务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激励性财力补助。同时,对自然灾害影响及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淹没搬迁等造成财政减收的市(州)、县,给予适当的财政困难补助。
2005年,通过各级财政的共同努力,全省财政改革取得了新进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运行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政府性债务仍然制约着县乡财政的发展。尽管各级财政部门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政府性债务是多年遗留问题的累积,成因复杂,要实现县乡财政轻装简行,还需要一定时期的艰苦努力。特别是近年来政府主权外债、国债转贷、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等中央银行专项再贷款已陆续进入还本高峰期,一些地区原有的债务尚未有效化解,新的债务又在继续产生,使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更加凸显,制约了基层财政的良性运行。
二是基层财政改革还需加快推进。特别是部分市县尚未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这既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也给2007年在我省全面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专项资金分配的程序还不够规范,滞留、挤占甚至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还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述问题,省审计厅在对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后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1至6月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变动及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全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增长步伐加快,投资增长迅速,消费市场趋旺,出口增势强劲,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收入增势良好,支出执行情况正常。
(一)全省财政收支预算变动及预算执行情况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527.5亿元,因中央决定停征烟叶农业特产税,开征烟叶税,因此需调减农业特产税收入预算23081万元,相应增加烟叶税收入预算23081万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仍为527.5亿元。
全省支出预算有三项变动:一是上年支出结转结余增列支出预算107.6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我省专项拨款补助增加支出预算79.9亿元;三是市(州)动用地方财政结余0.2亿元,三项共计增加支出预算187.7亿元。这样,全省财政支出预算由年初的895.2亿元变动为1082.9亿元。
1至6月,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5亿元,为预算的55.9%,增长2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3亿元,为预算的57.8%,增长29%;非税收入完成62亿元,为预算的49.8%,增长21.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4.3亿元,为预算的53.8%,增长17.1%。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65.2亿元,增长31.7%。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9.2亿元,为预算的41.5%,增长22.9%。
(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变动及预算执行情况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省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61.8亿元,1至6月未发生变动。
省级支出预算变动有三项:一是上年支出结转结余增列支出预算42亿元;二是中央下达我省国债、天然林保护、社会保障、粮食风险基金等各类专项拨款补助79.9亿元;三是省下达市(州)专项拨款补助及其他补助76.7亿元,相应调减省级支出预算。以上品迭后增加支出预算45.2亿元。这样,省级支出预算由年初的183.9亿元相应变动为229.1亿元。
1至6月,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5亿元,为预算的54.1%,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0.4亿元,为预算的57.7%,增长26%;非税收入完成7.1亿元,为预算的31.6%,下降29.3%。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1.9亿元,为预算的35.8%,增长16.2%。
上半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06年财政预算的决议,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深化财政改革等主线,积极开展工作。
1、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工业强省”战略,省财政积极调整工业发展资金的安排结构,利用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加快形成。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上半年,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投入1亿多元;全省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2.9亿元,较上年增长43.9%;争取第二批在川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经费补助基数5亿元。
2、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农民减负增收政策,大力推行涉农补贴发放“一折通”工作,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将11.89亿元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发放到户;及时拨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0.89亿元。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村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6月全省农业生产及事业支出27.3亿元,较上年增长19.8%。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共需要投入资金35.1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3.76亿元,占总投入67.7%;省级财政承担7亿元,占地方负担经费的61.4%。为落实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省财政今年又新增投入1亿元。提高了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补助标准,启动了第三批52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
3、以发展和稳定为目标,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努力增加教育、科技投入,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农村广电建设资金和计划生育扶助政策。上半年,全省教育支出、文体广播事业费、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为76.9亿元、10.8亿元、17.5亿元,增长29.2%、23.6%、24.7%。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破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及时拨付城市“低保”、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6.5亿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拨付就业补助资金8.4亿元。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181个县级环保机构配备了环境监察、监测用车,及时下达包括国债资金在内的天然林保护资金预算10.5亿元。
4、以规范高效为方向,大力推进财政改革与管理制度建设。按照中央的部署,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分析与决策、财政管理与监督、人大及社会的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此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等改革继续推进,省级和部分市州的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乡村债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也稳步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和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增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上半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为完成全年收支预算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下半年还将面临一些减收增支因素:一是今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业主及保险营销人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将使个人所得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二是上年第三季度开始执行的增值税起征点调高和尿素增值税由原来的先征后返改为暂免征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半年收入的增长;三是近期全省各类自然灾害频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启动,将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为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力促行政事业单位厉行节约,确保完成全年收支预算目标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财政“十一五”发展开好局,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