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2008年10月7、8日,按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的重要指示,常委会领导及时作出部署,制定方案,组成了由常委会办公厅、教科文卫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参与的联合检查组,由省人大常委会王宇坤副主任带队,对成都市、眉山市奶制品生产销售单位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通过听取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座谈讨论和实地查看奶牛养殖场、收奶站、乳业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和商业超市等形式,对两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奶制品安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了解和检查。总的看,两市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各种应急处理和综合治理措施是及时的、得当的。在积极检测和治疗婴幼儿患者,确保群众奶制品饮用安全,稳定食品市场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同时,检查组就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通知,举一反三、化危机为机遇,乘势促进我省奶业发展,理顺食品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食品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奶制品质量安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牛奶、吃上放心食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10月22日,执法检查组听取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省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紧急预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省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截止10月21日,全省累计筛查1355083人次,确诊患儿总数14004人,累计住院患儿总数2464人。累计门诊治愈11492例,累计出院患儿总数2304例,现门诊治疗和住院分别为48例和160例。没有出现症状较重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也没有发生因奶粉事件而引发的重大治安、群体性事件。
按照国家六部局《紧急通知》的要求,有关部门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批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进行了清查。截止2008年10月21日,下架液态奶累计总数量2744322.1公斤,监督销售者下架奶粉累计总数量1179301.7公斤,其中下架婴幼儿配方奶粉534697.5公斤,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606650.7公斤,查处销售违法案件16件,案值2.6393万元,受理消费者有关乳制品的咨询、申诉和举报8247件,为消费者退换奶粉2669.2公斤,液态奶2646.5公斤。
目前,我省4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正常,成品出厂数量492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奶牛饲料原料3批,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总的看,全省奶制品供销运行平稳,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后,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州、县主要负责同志都把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国庆期间,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质监、畜牧食品、工商、商务、农业部门组成的7个督查组,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从我们这次检查和7个督查组督查的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责任明确,行动迅速,工作扎实,及时有力有效地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
2、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质监、工商、畜牧食品、商务、宣传、公安、监察等部门,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工作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全省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卫生部门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就地就近开展患病婴幼儿的筛查,全力免费救治患病婴幼儿。各地卫生部门纷纷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和边远山区,开展患儿筛查和治疗工作,集中医疗资源对重症患儿,及时组织会诊、转诊救治,尽可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质监部门加强对奶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检查,对入厂原料和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测。进驻奶制品生产企业开展监督,落实驻厂监督员责任。工商部门积极督促引导经营者为消费者退换不合格奶制品,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确保流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奶制品。畜牧食品部门及时开展奶牛饲养和奶站的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生鲜奶和奶饲料的检测,并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对奶农的扶持政策,促进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商务部门和物价部门加强奶制品市场和价格波动情况的监测,及时准确掌控奶制品市场的运行状况。宣传部门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帮助消费者消除恐慌心理。公安部门及时掌握对涉奶事件影响稳定的信息和苗头,果断化解处置了多起有关奶粉事件上访请愿、纠纷。
3、属地管理,狠抓落实。各市州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成都市建立了从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养殖环节监管、生产环节监管、销售环节监管、奶制品行业整顿、市场供应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利用成都传媒集团的各种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赴奶牛养殖场(小区)、奶站、奶制品生产企业,实地了解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各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情况,重塑公众安全消费奶制品的信心。眉山市作为奶业大市,响亮地提出“不杀一头健康牛,不倒一桶合格奶”的口号,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快洪雅(蒙牛)现代牧场建设进度和对奶源基地建设补助力度,已将50—199头的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和农户纳入政策补助范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过程中,各地各有关部门陆续反映出了实施食品卫生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工作上的困难。一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市场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存在信息收集困难和通报不及时的现象,特别是灾后交通不畅的边远农村仍然存在监管死角。二是食品安全监管面宽量大,监管体制不顺,环节多、过程长,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及检验检测手段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婴幼儿奶粉处置工作经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婴幼儿筛查、救治经费支出较大,财政收入少的市县难以承受。四是对问题乳制品采取下架、封存、退货等处置手段后,尚需明确有关政策和办法。五是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意识不强,检测能力较弱。部分企业和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生产管理松懈;大多数企业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六是奶制品市场销售下降,原奶价格下跌,奶业发展扶持政策不完善,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七是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待完善。
三、建议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近颁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总结奶粉事件的经验教训,针对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1、理顺体制,建立健全食品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在现行管理体制中,食品监管机制反应不快、效率不高。建议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问题,针对奶粉事件举一反三,按照责任明晰、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尽快建立奶制品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食品安全风险监督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
2、完善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约束。进一步整顿和恢复奶制品市场秩序,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提高违法成本等有力措施,加大奶制品各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放心的奶制品。
3、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继续做好对婴幼儿的筛查、救治工作。同时,积极妥善处理好问题奶制品下架、封存、退货中存在的问题。
4、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报道,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对待奶粉事件。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感受政府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决心和能力。
5、化危机为机遇,做大做强四川奶牛业。四川奶牛业受奶粉事件影响小,树立了比较好的市场形象。我省应把握机遇,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快我省奶牛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