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如荫的宽阔道路、独具特色的乡村俱乐部、一排排规模宏大的有机蔬菜大棚、一片片名贵苗木和绿色草坪……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清新隽美的世外桃源——弥牟镇白马村。 “谁也没想到村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主要都归功于我们有个好代表,有个孟书记。现在我们不用外出打工,在村里企业就能赚钱”、“真是为民的好代表”、“真是百姓的贴心人”……这是众多村民对弥牟镇人大代表、白马村党总支书记——孟天勇的评价。 “这都是一个人大代表、一个基层干部应该做的。”这个由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成都市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获青白江区第一届“建设青白江突出贡献人物奖”提名、青白江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的成都市市民观察员如是说。 在白马村,我们看到了在孟天勇带领下一匹飞翔的“白马”。 做带头致富的代表 “什么是代表,就是凡事要带头,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 “我对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在青白江中学读书时,我办过文学社;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曾任学生会干部。因此,在即将毕业之时,有想当文人进机关等很多想法。” 毕业前夕,孟天勇回了一趟老家,正是这次回家,改变了他的想法。他了解到,村上的一些企业非常缺乏大学生,于是,在经历了痛苦抉择后,1995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回到家乡,进入村办企业——一家建材加工厂工作。 干就要干好。南下跑原料,北上跑销路……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他很快成为厂里的骨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在白马村委的培养下,199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要说苦,还真是苦!但要干成一番事业,只有埋头苦干不言苦。我常常在遇到困难时自己给自己打气,‘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嘛’!”。 做就要带头。2000年,孟天勇在本村创办了第一个装饰材料厂——成都美蝶装饰材料厂,当年销售收入就达到100万元,解决了本村百余人的就业问题。 2002年,孟天勇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当了代表后,他的干劲更足了,2006年,他又创办了成都海诺尔涂料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地担当致富的代表,孟天勇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他先后进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凭着带头致富的激情和扎实深厚的管理专业研究生理论知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他迅速走上了致富道路,成为了村上的致富领头人、受人称赞的青年企业家。 做带民致富的代表 “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7年9月,孟天勇被公推直选为白马村村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代表和村支部书记,孟天勇下定决心要带领老百姓致富。 说了算,定了干。他迅速付诸行动。 首先启动“洗脑工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自己垫资,组织本村企业主、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分别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彭州市宝山村、龙泉驿区水果基地、双流县等地参观、考察。 其次实施“修路计划”。他自掏腰包,请来民工,拉来碎石,带上村组干部把全村四、五公里的烂路进行维修。之后,他又多方争取、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新修了一条1.8公里长、6米宽的水泥路。 再次实施“创业工程”,他千方百计吸引和动员了在外地发展的100余名白马个体私营企业主回村创业,迈出了把白马村建设成青白江区个体私营经济园的第一步。 四是实施“产业化经营”。 村里的企业有了些起色,孟天勇就将发展瞄向了现代产业发展。他在村里成立了农村生产合作联社、成都蜀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市场化经营的方式进行产业项目的开发经营,引导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做大做强。 在孟天勇带民致富的思路下,经过几年拼搏,白马村的企业壮大了,村民富裕了,集体有钱了。从2008年至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呈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状态:5457元、6617元、7976元。如今,全村流转土地800余亩,投资超过2亿元,为集体经济年创收20余万元。集体产业和企业为村民提供了1000余个岗位。 当全村60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过年领到村上发放的120元“敬老金”时,幸福的笑容顿时涌上了他们的脸庞…… 做勇于创新的代表 “作为全区第一个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大代表和村支部书记,我感到压力和责任重大,不创新工作思路,就有愧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在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上,孟天勇频频出招。 为了全村人能到村委“三务公开”情况,2008年7月,他倡导办起了村报《新白马》,每期一户一报免费送到户,实现了各种内容和信息传递到家家户户。 看到村上年轻人喜欢上网,他建立了白马村QQ群、开通了白马村村务网,和白马村村民、以及在外务工人员和上学的白马人在网上互相交流,探讨示范村建设及全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话题,使在外务工人员也能关心、了解“家务事”。 看到村民办事困难,他建立了开放式、集中办公便民服务室,村两委全部进入便民服务室办公,实行柜台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此外,他建立了户代表会议制度。 2010年,中国重汽王牌商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弥牟镇,其中白马村1、2组300多户群众涉及拆迁,户代表们通过参加每次的拆迁议事会议和观看商用车基地建成后的宣传片等,从不理解到积极支持,使村上 800亩的拆迁任务在1个月就完成了,有力推动了商用车基地的建设。 “通过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融洽了干群关系、推动了工作开展。”孟天勇感慨万千地说。 2010年村干部的民主测评中,群众对班子的满意度为95%,对孟天勇的满意度为99%。孟天勇独创的农村基层组织开放式、集中办公服务等“白马模式”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肯定,白马村被市委宣传部定为全市5个统筹城乡宣传示范点之一。 做让民安心的代表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能够触及到基层的方方面面的矛盾,我觉得,履职尽责的一点就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力所能及解决群众的矛盾,全力维护村上的稳定,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老百姓在自己的家园真正安心”。孟天勇就是这样履行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职责。 “看着看着电视,忽然停电了,咋个搞起的哦?” “孟书记,我们家的电话又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哦。” 听着村民的抱怨和诙谐调侃,孟天勇知道,村里的电缆线、电话线又被盗割了。 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他常常遭遇这些话语。那时,村上又没钱,怎么办?孟天勇于是将自家厂里的一辆旧面包车捐赠给村里,安上喇叭、组织人员进行夜间巡逻。 面对村上有几个老上访户随时上访的问题,他一方面和他们交心谈心交朋友,另一方面,他针对他们认为干部的言行有疑点,经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的情况,经常邀请他们参与村上的活动。在村、组干部的换届选举中,他专门请来这几个老上访户进行监票,选举结果公布后,果然全村都心服口服。 同时,他在全村实行有线广播全覆盖,随时进行治安通报、政策宣传、防洪、防灾宣传,并实行免费点歌服务,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他还在全村10个组的12个农村“幺店子”(茶馆)挂牌设立基层宣传的“民情民意联络点”, 及时了解和引导基层农村群众舆论,切实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作用。为加强对挂牌的12个“幺店子”(茶馆)的管理,他还让村上和他们签定协议书,明确基层宣传责任,要求他们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定期(每周)向村委会反映,协助对外来人口进行监控,防止治安案件的发生……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鸡鸣狗盗之徒在白马村销声敛迹,几年间村上安宁无事。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一个基层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我就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就必须架好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代表。” 如今的白马村,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期待着,在未来,他将更加勇敢地飞翔,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