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千古事,万事民为先。这是千万次经验的总结,是亘古不变的哲理,也是平昌县各级人大干部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在此,我很冒昧的将人大干部尊敬的称为“他们”,因为我本想叫做“人大人”,但总是那么别扭和拗口。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定律虽然来自遥远的唐朝,今天,却成为“他们”开展工作的准则。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人大来自人民,人大工作就必须依靠人民,更要服务于人民。青山不改,那是“他们”不改为民的初衷,也是人大工作坚持的执着;绿水长流,那是“他们”为民监督的决心,也是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直以来,“他们”始终坚守群众工作路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哪里有调研和视察,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哪里有困难和艰辛,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自开展“三问于民”活动以来,“他们”与全县200多名人大代表走进千家万户向百姓问政、问需、问计,走访群众近70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0多条。自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以来,“他们”灵活运用时间,深入村社院户、田间地头为群众的生产服务,为群众的生活服务,办群众想办的事,帮助群众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对帮扶贫困户200多户,因户制宜的实行“菜单式”帮扶。
一直以来,“他们”用“四千精神”履行着对全县人民的承诺。说尽千言万语,那是“他们”为民代言;走遍千山万水,那是“他们”为民请命;想尽千方百计,那是“他们”为民谋利;历尽千辛万苦,那是“他们”为民造福。近年来,“他们”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批评300多条,将百姓的愿望变为了现实;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40余次,进一步监督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政府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作出决定、决议50多项,给政府提出意见、建议80多条,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直以来,“他们”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并没有局限人大的监督工作、代表工作、视察工作,而是以满腔热情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社会事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及全省特大泥石流灾区……无不牵动着“他们”的心,在天地动容的那一刻,“他们”又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县抗洪救灾,“他们”冲打在前沿,抢险有“他们”的脚步,救灾有“他们”的身影,没有哪一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浑身污泥书写着“他们”对人民无限的忠诚,满头大汗流淌着“他们”对群众最真诚的情感。此时,值得抒写的是喜神乡原人大副主席程小峰同志,他的生命在抗灾救灾中离我们渐行渐远,全县人民没有忘记他,追授他为基层优秀人大工作者,当程小峰妻子从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手中接过奖牌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在此时更多的是给予了程小峰,然而程小峰却是“他们”最为敬重的兄弟。
有人说,人大是养老机关,“他们”一笑而过,从不记较在心头;有人说,“他们”都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他们”依然壮心不已。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虽然“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他们却履行着对人民不变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