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感言录

时间:2010-02-04 来源:人民权力报
  

  推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加快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无污染的高科技企业集中。——刘少敏(省人大代表、梓潼县委副书记、县长)
  目前四川省信息技术和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快,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也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物流条件,要大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最能体现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的重点。——敬刚(省人大代表、成都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三点新的提法,值得高度重视,需要在工作中去探索和思考: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表明现代畜牧业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抓到了点子,现在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的短板就是农村金融服务;三是“做好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工作,以片带面”,这给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戴见明(省人大代表、遂宁市扶贫开发办主任)
  我们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机遇来抓,94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746个,竣工610个,完成灾后重建投资220亿元,完成城乡建设面积达1千万平方米,6.8万户农房重建春节前将全面完成,43所重建中小学在去年9月1日前全部投入使用,建成了干线公路和农村道路467公里,加快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的全域覆盖。彭州市的发展证明了省、市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门生(省人大代表,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造成市场价格偏高;老百姓恐惧房价继续走高,急于买房;炒房在客观上刺激了房价,地方政府推行地价“天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助推作用。建议政府在引导土地推向市场的同时,要制定房屋销售指导价,做到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老百姓“三赢” 。——匡全明(省人大代表、四川华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小企业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负担加重,省政府要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创业基地,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培育壮大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强身健体”。——唐文(省人大代表、安岳县经济局局长)
  要规范办学行为,如补课、上晚自习等,不能“一刀切”。试想,一所有几千住校生的学校,不统一上晚自习,如何管理呢?——唐远平(省人大代表、威远县中学校长、校党总支部书记、高级教师)
  深入推进“五五普法”不仅仅是省政府自身建设的问题,全省全行各业都应接受普法教育。“五五普法”应是动力问题,应放在营造发展和谐环境中,促进干部真正提高法律意识,落实普法。——曾贵清(省人大代表、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内江市东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尽快建立民族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别让在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总是拿走资源留下污染,拿走财富留下贫困。——张支铁(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
  执法检查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事先安排,不搞先“打招呼”,要加大力度,提高实效,创新方式。——高先敏(省人大代表、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把问题吃透,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以更好地改善民生。——姜华(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巴中是一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必须坚持加快发展,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切实抓好以解决“四难”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必须坚持苦干实干,以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把巴中的事一件一件干好,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李仲彬(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省政府要密切关注职教与经济的直接对接,通过政府统筹,行业支持下的校企合作,企业急需什么人才,学校就抓紧培养,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归,改变目前存在的办职教脱离经济实际需要的现象,努力发挥职教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这既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一项事关就业的民生工程。——司徒渝(省人大代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攀枝花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的前景可观,打造攀西钒钛资源集群,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要对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加以重视,加大对攀西地区钒钛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争取将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作为省级、乃至国家级工业园区来规划、建设,早日建成新材料基地,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樊政炜(省人大代表、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国普及,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国内部分地区试行。建议我省加快普及包括普通高中及中职教育在内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孩子在校学习时间,可以培养有较高文化的劳动者,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学校转换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大众化。——魏学军(省人大代表、内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分隔线----------------------------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