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江苏省对口援建绵竹市指挥部正式进驻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让江苏人民和绵竹人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坚强同行。 近半年时间里,从制定对口援建实施方案到理清援建思路,从明确援建重点到全面推进科学重建,江苏对口援建绵竹坚持“规划为龙头、民生是根本、创新求突破、输血更造血、帮忙不添乱”,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亮点纷呈,实现了良好开局。 亮点一: 规划为龙头 2008年8月,120名江苏规划设计人员紧急赶赴绵竹,承担起绵竹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重任。 在广泛了解群众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人员经过5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形成了初步规划方案,并多次征求绵竹市委、市政府意见。2008年9月底,绵竹市区近期建设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部分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宣告完成,并在四川重灾区中首批通过专家评审。 [点击]:在对口援建工作中,江苏牢固树立“科学重建,规划先行”的理念,把绵竹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作为恢复重建的前提和“龙头”来抓,为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二: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江苏省目前确定的第一、二批对口援建项目共138个,总投资52.2亿元,其中江苏援建资金31.84亿元。教育、卫生、民政、文化项目已安排结束。江苏省还把支持城乡住房建设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资金保障、集中居住点配套设施建设和质量监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江苏援建项目正加速推进,其中“交支票”项目3个、到账资金6.32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5个,封顶项目4个,已完成投资4.52亿元。 [点击]:江苏省把项目建设作为援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且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想灾区群众所想,急灾区群众所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量的飞跃和质的突破。 亮点三: 产业对接的“造血效应” 怎样支持绵竹经济恢复?江苏在产业对接上大做文章,大力支持建设绵竹市江苏工业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和汉旺无锡工业园。 江苏工业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先期启动2.2平方公里,投资约6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审批工作、先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编制等工作;高效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投资约2000万元,重点发展果蔬、饲养、现代高效农业展示和观光农业示范等,目前园区建设规划已审批,种苗采购已结束,已完成了园区道路招标、管理培训区测绘和综合楼建筑设计等工作;汉旺无锡工业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承接江苏省特别是无锡市的产业转移,总投资约2.3亿元。 [点击]:江苏省以产业对接为切入点,变单纯的输血援建为输血+造血援建,增添了绵竹灾后恢复重建的后劲,更增强了绵竹可持续发展能力。 亮点四: 统筹推进“遍地开花” 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江苏援建的各项工作也在全面铺开-- 江苏200余名专家用一个多月时间对绵竹1697幢、298万平方米房屋进行了鉴定,目前正组织力量对农房进行安全鉴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举办两次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到绵竹建立培训基地,累计向灾区提供有效岗位信息6.2万个,吸纳灾区劳动者11114人次;组织200多名医务人员在绵竹开展卫生防疫、医疗救治等工作,使绵竹市医疗卫生秩序基本恢复正常,部分镇乡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超过震前;派遣500名干警入驻绵竹并定期轮换,有力地维护了绵竹社会稳定;选派58名优秀教师支教,圆满完成首批支教任务,促进了绵竹教育水平提高;从江苏10余所高校中挑选出63名志愿者赴绵竹开展教学、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全省共捐赠棉衣被65.2万件,折合人民币2.3亿元…… [点击]:江苏省在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同时,统筹做好各项援建工作,坚持举全省之力为绵竹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极大丰富了援建的内容,推动了援建工作扎实开展。 亮点五:固本强身打造“江苏援建品牌” 援建工作启动之初,江苏省就坚持狠抓援建队伍自身建设,坚持以党建促援建,以制度管人管事,及时制定了指挥部工作规则、工作人员守则、援建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廉政建设规定和党建制度等10余项制度,并且细化了10余项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三要、八不准”要求,推动了援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同时,在援建人员中大力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携手共建新绵竹”主题实践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不断增进了援建者同灾区干部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好援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点击]: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态度、严明的工作纪律,江苏援建者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承诺,展示了江苏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江苏援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