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安顺场的传奇代代传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现场】
  6月15日,记者走进安顺场,汹涌的大渡河从身旁咆哮穿过。早在清朝末,这个地方就已闻名。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下3万余人至此,渡江未遂,被清军和当地土司围困杀戮,安顺场成为翼王的悲剧之地。
  1935年5月,红军再到大渡河边,再到安顺场,却没有重蹈翼王的覆辙。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传奇,妇孺皆知。在安顺场,当年曾参与渡江的当地两位群众的后代,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强渡情节。
  “我爷爷带着红军从冕宁县抄近路翻越孟获城、拖乌山,从马鞍山垭口进入安顺场。”当年为红军带路的沙马马海的孙子沙马说,其祖父当年27岁,是家族的毕摩(宗教领袖),熟知大渡河一带的彝区地貌,“彝海结盟”后主动担当红军渡江的向导,开始了一场由彝汉群众帮助红军渡江的接力。
  “红军没到时,国民党已用飞机散发传单,说‘赤匪’打骂体罚,还吃小孩。”当年为红军带路的帅仕高的孙子帅飞说,红军到时,祖父看了红军一眼,就不再相信这些谣言。爷爷说,那年他22岁,屋檐下避雨的红军小战士很多还没他大。
  5月24日夜,帅仕高带着红军找到一只地主用石头沉在江中的船。5月25日,强渡大渡河前,这一路的17名红军勇士和8名船工个个视死如归。接近敌人碉堡时,敌人直接把手榴弹扔进船舱,可敌人陷入慌乱,引线没有拉开。
  2008年,安顺场再遇考验。受汶川特大地震及余震影响,不少房屋开裂。三年后,重建的安顺新场镇一派新颜。距离红军渡口不远,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该镇准备投资2亿元,打造以红军长征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观光体验和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完成投入1.2亿元。
  “地震没有震垮安顺,安顺人穿越灾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帅飞说,当地群众面对灾难敢于迎头而上的精神面貌,令他感慨不已。
  “大渡河咆哮不息,76年前的呐喊仿佛就在昨天。”帅飞说,大渡河人流淌的血液中,充溢着红军精神,安顺场的传奇故事会世世代代继续讲下去。
  【点击历史】
  6月16日,记者抵达夹金山脚下,并将于17日徒步夹金山部分路段。
  夹金山,主峰海拔4260米,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山体巍峨挺拔,直接云端,终年白雪皑皑,雪光耀眼。从山麓到垭口,山路崎岖,曲折盘旋,坡陡路滑,全程约15公里。
  1935年6月12日,作为红军先头部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登山。红军战士穿着草鞋在雪地里长时间行走,不少人的脚被冰块划破,鲜血直流。刚到山顶,突然下起冰雹,核桃般大小的雹子劈头盖脸砸下来。红军无处躲避,只好用手捂着脑袋向前走。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行进,终于翻越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地区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记者手记】
  多情二郎山
  6月15日,记者一行翻越二郎山,从雅安市石棉县来到天全县。一出二郎山隧道,山清水秀的风光扑面而来,天然氧吧洗涤着每个人的肺。
  当年红军翻越二郎山,可没有这样平坦的公路和便捷的隧道,他们前行的艰辛,今日思之令人动容。
  二郎山是民族情谊的见证。当地的向导带领我们参观红军纪念馆后,特意引我们到两路乡两路口村的一个僻静半山腰。那里有十几座墓碑,长眠在这里的人都是1954年修筑川藏公路时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这些坟是近年当地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按照墓碑上所载信息,只找到了一位张姓战士的亲属。当地政府征求意见,是否将战士的坟冢迁至烈士陵园。这位家属说,他因为筑路牺牲,就让他静静躺在川藏路旁吧。
  从红军战士,到解放军战士,民族情谊深重。如今,穿过二郎山隧道,134名甘孜藏区“9+3”学生,入读天全职高;穿过二郎山隧道,藏区的群众乐意到天全中医院医治骨伤疾病,老中医陈怀炯的口碑在藏区流传甚广。
  多情的二郎山,还是群众致富的摇篮。二郎山种植有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当地人韩勇,利用猕猴桃酿制出果酒,带动了群众致富。他说,猕猴桃今年的保底收购价在每斤10元以上,他合作的果农超过1000户,种植总面积在1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