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扶贫攻坚 空山又“大捷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现场】
  6月16日至18日,“重走长征路”第四线采访团走进通江县。“这里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数万巴山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它。”通江县委宣传部长李明刚说,现在通江正抓住国家实施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老区经济,造福老区人民。
  红军充饥的土豆如今成了“金豆”
  空山乡是著名的空山坝战役发生地,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下雨后雨水很快渗入地下流走,空山由此得名。空山坝战役遗址分布于空山乡余家湾、水磨坝、柳林溪、三峰台、高歇子等地,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
  6月16日,记者冒雨来到红军曾经住过的溶洞,这里被当地百姓称为“红军洞”。
  “红军洞”就在中坝村一座小山上。沿着长满荆棘的山坡,采访团成员们手脚并用,来到这座当年500名红军居住的山洞。
  溶洞入口窄小,最多容3人通过;内部则十分宽敞,最高处达20米左右。在溶洞另一端的出口,可以俯瞰整个空山乡。
  在近乎垂直的溶洞峭壁上,刻有数十个方圆不一的钻孔。“这是当年红军打的桩眼,在上面钉上横木、铺上木板,便是简单的洞内隔间。”空山乡副乡长刘峰介绍,当时有的洞内被隔成上下4层,500余名红军战士在此驻守。
  曾经的军事要地,如今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在中坝村马铃薯现代化种植大棚看到,整个大棚采用智能控制,棚内温度控制在23℃-25℃,适合土豆生长。马铃薯幼苗由试管培育,幼株则采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这是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我们建起万亩马铃薯种源基地,川东北种的马铃薯都出自我们这里。”刘峰说,中坝村的大棚可年产200万棵小土豆幼株。该村600户村民中,有500户加入了土豆专业合作社。昔日红军充饥的土豆,如今变成了“金豆”。
  修公路、建水窖,开辟干果园、黄牛养殖园等,系列项目让空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扶贫大捷”。该乡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1600元增加到现在的4300元。边远贫困的空山乡一举成为休闲旅游之乡。
  烈士纪念碑前庄严承诺
  6月17日,冒着中雨,采访团一行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将写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花篮安放在烈士纪念碑前,并庄严承诺:“烈士们请安息,我们会传承你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继续前行。”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王坪村,当时因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不少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缺医少药,医治无效而光荣牺牲。陵园管理所所长杜红军介绍,7800余名红军烈士安眠于此,其中,师团职以上将领有40人。这是全国唯一一处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
  走进陵园,采访团成员拔去墓边的野草。“看,一朵玫瑰!”大家被一位团员的声音吸引,只见一朵红色的玫瑰绽放在绿色的草丛中,花瓣上的雨滴晶莹透亮。
  “这应该是来悼念烈士的游客种下的。”杜红军说,陵园每天都要迎接数百名来自各地的游客。
  “烈士们见证着老区的发展,这朵玫瑰或许是他们传递的祝福。”望着这朵雨中的红色小花,采访团成员纷纷鞠躬,向烈士致敬。
  【点击历史】
  1933年春,国民党以38个团近6万兵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将敌人诱入通江北部的空山坝进行反击。经过3天激战,歼敌七个团,溃敌六个团,取得了著名的空山坝战役的胜利。空山坝战役是反 “三路围攻”中的决定性一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使红军在川陕边区站稳了脚跟。
  【记者手记】
  老区最美的风景
  在通江采访的两日都是在雨中进行,这也是采访团从成都出发以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空山乡山区道路仅4米多宽,车经常被小型塌方阻拦。这时候,大家就下车冒雨搬开散落在路上的石头,每个人的衣服、鞋子都被雨水 “洗礼”。
  在采访团成员眼中,这些困难不算什么。从每一个战斗遗址,每一个纪念馆内的实物、图片,每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口述历史中,我们对川陕根据地的认识逐渐清晰。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我们懂得了:我们正在行走的这片土地留下了多少先烈的鲜血,有着多少无私的奉献。
  每一次采访普通群众,他们都会激动地说:“共产党好,让我们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这里的百姓懂感恩,因为他们经历过艰难的岁月,正是有了共产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才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我们震撼于老区的巨变。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老区人民用当年建设苏区的豪情建设自己的家园,摆脱了贫穷面貌。那山间修建的道路,那生机勃勃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那百姓脸上乐观坚毅的笑容……这一切构成了老区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