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义诊,一个基层代表的快乐生活
时间:2011-12-23 来源:四川人大网

  南充市人大代表   侯方杰
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保真村村医

  我叫侯方杰,现年70岁, 1954年4月开始行医,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四、第五届人大代表。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三点想法,也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个农村党员、一个偏远乡村残疾村医所做的一些锁碎小事。
  一、为群众代好言,是我最大的愿望,工作再忙也要坚持
  2007年12月,我当选为南充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作为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一个身带残疾的村医,我深感意外,深感责任重大。群众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莫大信任。对于我来说,每天医治病人都得从清早忙到深夜,每天的安排都是满满的,每天的事情都是忙碌的。我考虑,只有为百姓代好言,才对得起这份信任,事情再多也不能忘了代表的职责,只有把这医病和代言两件事情结合起来,才不会顾了这头,丢了那头。于是,我主要从农村农民医疗现状入手,为代表履职尽责掌握一手材料。
  在每次为病人治疗后,我都会习惯性地告诉他:“我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你有什么意见建议需要向政府反映吗?我可以转达”可能是我接触群体比较特殊的原因,几年来,我听得最多的意见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现在农村医疗保险落实得很好,但是农村缺医少药现象仍然突出,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城里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太高。农民本来收入不高,如果得了大病,就算能报一部分,剩下那一部分也是难以承担的。于是,在每年市人代会上,我都提交了关于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反映群众就医困难,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为百姓解好难,是我最大的愿望,压力再大也要承担
  我从小随父学医,14岁开始独立行医,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过了50多个春秋。行医50多年,我从一个毛头小子逐渐变成了白发老人,从一个从医新手逐渐变成了老百姓眼里医治疑难杂症的“行家”。几十年来,不分白天黑夜,不怕路远山高,风大雨急,只要群众需要,我都随时出诊,从未推迟。从死神手里救活400余人。
  2002年9月20日,我到增产乡出诊,看完病人回来已是晚上9点多了,天黑加上视力不好,摔了一跤,摔成左脚髋关节脱臼。作为一个医生,我知道,这需要在家休养治疗。但是刚过几天,一位遂宁的病人找上门来请我前去治病。当时我还无法行走,妻子和儿子再三阻拦。我一咬牙,让儿子把自己背到车站,乘坐汽车,晚上11点抵达遂宁,由病人的护理人把我背下汽车,然后改乘三轮车到达病人家,治疗后第二天匆匆返回。过了几天,我的左脚刚刚可以动的时候,凉风乡村民徐长红因患脑溢血奄奄一息,他的大儿子经人介绍找到我,我不顾家人劝阻,拄着双拐艰难地步行了十几里山路,来到病人家里。病人得救了,可从那以后,我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这成为我的终身遗憾,但是直到今天我也不为此后悔。因为我知道,生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作为一名医生,能为病人看好病,再大的压力也要承担。
  当选人大代表后,我考虑:作为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总应该比过去多给人民群众做点什么?既要合乎职业要求,又要体现代表特点。后来终于想出了办法——在全县53个乡镇巡回义诊!春节过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县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和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经县卫生部门同意后,我带着徒弟、司药人员开始到乡镇义务巡诊。在近四年的义诊中,我有三点感受:
  一是义诊的患者很多。我们义诊的第一天是在营山县较为偏远的孔雀乡,早上6点钟乘车出发,赶到时已是中午11点钟了,那天我们义诊了108名患者,捡了128幅中药,直到深夜12点才忙完。第二天我们还在孔雀乡看了150多名病人。即使是在离县城很近的平坝乡镇义诊,前来看病的人也很多。有一天我们在东升镇义诊,《南充日报》社有记者来采访,记者帮我们统计的人数是235人。
  二是针对疑难杂症患者,还要跟踪治疗。我们在合兴乡马巷村义诊时,周泽高老人91岁了,得病后昏迷不醒,后人以为他快要死了,已经为他买了火炮、火纸和老衣准备办理后事,我们得知消息,赶到老人家,给老人免费看病送药,老人吃药醒了过来。义诊结束后,定期到这“三县之交”的偏远村里义诊,去年还请求县人大和相关部门支持,在这里建起了村卫生室。近四年来,我们遇到疑难杂症300余人,跟踪治疗100多人。
  三是在山区义诊,也要注意安全。2008年8月我们在高马乡阳光村义诊,那里山高坡陡,暴雨过后山路更是难走,我们在路过一个小溪河,我在小木桥边踩滑,差点被汹涌激流的河水冲走。好些夜里梦见山里涨洪水情景,汗水把衣服都会打湿。
  近四年来,我义务巡诊53个乡镇,行程12000多公里,义诊43317名农村患者,送药下乡30881剂(幅),价值达36万多元。义务巡诊,叫我终生难以忘记。作为一个医生,为病人治好病,我感到很快乐;为困难群众看病不要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三、为社会做好事,是我最大的荣誉,困难再多也要克服
  一个人过得好不算好,一家人过得好也不算好,只有大家过得好才算过得好!为了实现我心中的这个目标,我对五保户、贫困户等人看病时,不但不收诊疗费和药费,甚至有时还要倒贴车船费。而现在,我和老伴仍居住在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穿斗木结构房子里,家中摆设很简单,小彩电已使用10多年,我既不吸烟也不喝酒,生活过得很俭仆。儿子在营山汽车站当搬运工,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尽管对自己很“抠门”,但我对公益事业却很“大方”。我一生不求名利,能为社会做点事情,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城南镇保真村五组侯永红,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华师大,贫困的家庭实在无法承担高额学费,她只得暗自流泪,准备弃学外出务工。我看在眼里,记到心里,主动承担起侯永红4年的学杂费1.5万元,让她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了高坪区的一名教师。
  肖君是我医治过众多的病人最特殊的一人。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学校读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2年春的一天,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不止,全身酸软,父母先后带她在县、市、省医院,重庆市有名气的医院都做过全面检查。家里不仅用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连哥哥准备结婚的钱也被搭了进去。我知道情况后,不仅想法为肖君治病,而且还联合市人大代表陈健为肖君家筹资2万多元,为其修了四排三间9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保真村五组年近古稀的侯方富,年老多病,我不但经常送医、送药,还送去现金1000元,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2004年9月,营山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我捐款1万元;2005年8月,我捐款2.7万元支持抗旱救灾,其中:向县救灾办捐款2万元,用7000元请种菜能手在城南镇先锋、三星等五个村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育蔬菜苗,供全镇受灾群众栽植,以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2006年11月,我又来到县委组织部,另交2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中央组织部。
  回顾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当代表以来的做法,我为群众、为社会所做的事情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是组织和群众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给了我至高的荣誉。我先后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被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管理局授予“健康卫士楷模”,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首届道德模范”,被四川省卫生厅评为“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我所治愈的蹇启凡、王邦德、翟昌美等50多名患者还联合为我在住房旁边修建了一座纪念亭。亭里的碑文极为过誉,但是我知道,这是群众给我的最高荣誉,对我的殷切期盼。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将承关怀而奋起,不顾年老体迈,在市、县党委和人大的支持下,带领我的徒弟继续开展党员义诊活动,坚持定期为山区群众看病送药,奉献余热,让农民真正走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