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人大常委会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自2008年被列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市以来,遂宁市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以 “五创”联动为抓手,按照“整体规划、集约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创优”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3年来,遂宁市城市环境力测评11个指标实现翻番,26个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2.43%、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在全省“城考”中连续4年名列前3名,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1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之一。省委奇葆书记实地视察后曾号召全省“远学四平,近学遂宁”,并对遂宁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快建成成渝合作、区域合作的连接点,承接现代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加快走出丘陵地区全面小康新路子的五个战略定位。根据这一定位,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作为龙头、载体和抓手,坚持高境界引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建设现代田园生态城市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过程中,遂宁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定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努力推动和促进各项整治活动有效开展。 一、依法议决,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有力的法制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涉及范围广、牵扯问题多、推进难度大,如何有序、有效实施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的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事关根本性、关键性、长远性的问题,立足于为治理工作创造有力的法制环境,及时作出有关决议决定,确保市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为推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1月作出了“人人植棵树遂宁变绿洲”的决议,要求将植树活动长期坚持开展下去。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及时组织开展公益林建设活动。2009年4月,对决议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向市政府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发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决议的意见。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市政府和各县(区)狠抓公路绿化等薄弱环节,年内全市国、省、县道全面实现绿化。同时还广泛开展爱情林、巾帼林、共青林等纪念林植树活动,全面推进创建工作。2010年初,我市成功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城区建筑立面杂乱、店招不规范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遂宁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的决议。该办法对建筑立面、空调安装、屋顶美化、广告店招卷帘门改造和垃圾分类处理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使城区面貌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保护土壤环境、确保土壤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面对土壤保护刻不容缓的状况,市人大常委会在认真审议市政府相关议案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关于防治土壤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的决议》,并从宣传发动、机制建立、污染源防控和监督检查四个方面予以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我市成为全省首个耕地无公害化市。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根据市委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部署,及时作出了遂宁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浅山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市城区五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河东四中心建设、五大旅游度假区建设等决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将市委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成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为治理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法制环境。 二、有效监督,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质的政务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系统推进、持之以恒。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将其作为重要议题连续抓、反复抓、跟踪抓,综合运用主任会议集体视察、专委会跟踪督查、组织专题调研、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确保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高、困难多、任务重。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监督工作重点,由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带队,深入三园区和船山区,采取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市绿化、污染治理等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在听取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关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组织实施。在攻坚阶段,主任会议成员采取不开座谈会、不听取专题汇报、不提前踩点的随机方式,深入背街小巷视察,及时发现了卫生死角、乱倒乱扔等问题,现场与市政府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并督促其彻底整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还分别牵头整治联系社区的裙房卡口和农贸市场,市人大机关派出干部按照分工督促“五小”(即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网吧、小歌舞厅、小旅馆)行业整治,进驻联系社区督导创建工作,为创国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水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7个执法检查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深入市城区和5个县区,对全市境内工业企业、沿江沿河重点城镇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和观音湖等重点库区水源保护、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屠宰场进行了重点检查。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城环资委负责人深夜到主要排污口检查是否有偷排、漏排行为。针对环保设施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突出等问题,在听取执法检查报告的基础上作出了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加强法律宣传、加大农村水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城乡居民安全用水。目前,全市境内1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6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穿过主城区的涪江全部水质优于Ⅲ类标准,其中5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监督重点。先后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景区化城市和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视察、听取工作汇报,并对建设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工作进行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届期首次工作评议。针对创模工作中部分必检工程项目建设滞后、机动车尾气治理未启动、饮用水源保护有待加强、环保能力建设还存在差距等问题,要求市政府组织有关责任部门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严格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立足工作实际,狠抓薄弱环节,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机动车尾气强制治理,完善渠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9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景区化城市的情况报告,并在审议中强调,市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力度,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市政设施。对于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委员们提出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人士投资、捐资支持环境治理和景点建设。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了领导包区、干部包街、监督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城管、环卫、劝导员三支队伍日常巡查机制,大力开展扬尘和脏车入城治理,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攻坚工程和生态环境项目优化工程。结合河滩治理,打造五彩缤纷路湿地公园、联盟河观音文化园等生态项目50多个。城市“一湖四洲岛”综合开发、中国观音文化城、中华养生谷等加快建设,“20分钟生态社区”建设效果初显。投资5000多万元提升市城区绿化水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33平方米。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59天,优良率98.4%,其中Ⅰ级空气质量达到123天。 三、凝聚民智,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生活质量,老百姓热切盼望,人大代表十分关注。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市10大重点督办建议中,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分别占3件、4件、6件。督促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办理落实好这些建议意见,既是对综合治理工作的有益促进,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向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让人民满意的体现。市人大常委会抓住10大重点督办建议,通过召开现场交办会、组织代表与办理单位面对面交流、邀请代表现场视察等形式,务实推进问题整改。整治明月河连续2年被列为年度10大重点督办建议之一。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如今整治工程正加紧推进,通过河道清淤、硬化、加盖和景观绿化改造,明月河将形成1.8公里长的绿色长廊,整个工程将在今年内完成。市城区交通拥堵也是代表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整改建议。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采取增设红绿灯、隔离栏,清理不规范的临时停车泊位,建设过境绕城环线,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措施,使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缓解。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在群众来信来访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中选取反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跟踪督办。在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持续监督推动下,通过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先后3次在遂宁召开。近日,全省“两化”联动工作会召开,遂宁市又被确定为参观现场之一。 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党委重大决策去部署、去实施、去推进,才能与党委工作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大局行使法定职权,才能确保发挥好应有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才能真正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为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水平,进一步扩大效果,为把遂宁早日建成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