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创新理念 科学发展 倾力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时间:2011-08-11 来源:四川人大网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李志杰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将绵阳、南充等城市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用中心城市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符合四川实际。
  南充早在2005年2月,市委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在认真分析研究南充市情和区位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8年,新一届市委继续坚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不动摇,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举措,提出了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工作抓手,坚持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的“三个推进”的工作重点,以突出“快”、体现“实”的工作作风,狠抓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优势产业跨越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品味,大大推进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进程。今年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又将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为我们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目前,南充作为752万人口的全省第二人口大市,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已达827.8亿元,跃居川东北六市之首,主城区户籍人口超过9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81平方公里。应该说,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沿革;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城市规模;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城市建设等方面,南充都已初步奠定了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下面,我结合南充近几年来的实践,就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强大的产业集群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支撑区域中心城市的根本所在。城市经济必须在产业支撑上求突破,实现产业充实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使城市发展具有产业支撑和可持续性。近年来,南充坚持把优势产业培育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与区域性中心相符合的现代产业集群。一是以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支撑。把油气化工产业作为南充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完善规划,着力打造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能源四大产业链,加快推进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油气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努力把南充建成中国西部能源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再造一个南充工业。二是以传统优势产业来夯实。围绕丝纺服装、汽车汽配、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狠抓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支撑作用。改造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现代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推进百万亩速丰林、千万头生猪、百万担蚕茧、百万吨柑桔、百万吨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以产业园区发展来聚集。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全市“9+2”园区竞相发展,工业园区面积由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98户,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已成功引进32户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和45户行业龙头企业,燕京啤酒、江苏雨润、三环电子、汇源果汁、康美药业等知名企业落户南充。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30亿元。
  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条件
  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的竞争。南充大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南充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近几年,南充强力推进全省次级交通枢纽建设,南渝、南充绕城高速建成通车,广(元)南、巴南、成德南、南大梁四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南充出川大通道、连接周边城市快捷通道、连接市域“半小时”经济圈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形成;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全面完成,兰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南充综合港口群和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辐射川东北、连接省内外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南充将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打通出口、构筑枢纽,推进便捷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完成广南、南巴、成德南、南大梁4条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南绵、南泸、南德、南充外环等6条高速公路列入国省规划并开工建设。二是构建以南充为中心的铁路大骨架。建成兰渝铁路,形成与达成铁路“十”字交汇的铁路骨架。积极争取成遂南达、渝广南2条城际铁路和汉南泸、南绵2条铁路列入国省规划并开工建设,努力形成普铁、快铁和城际铁相结合的铁路网络运输体系。三是构建以南充港为中心的港口群。加快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积极推进南充港5个港区、11个作业区建设,努力形成以南充港区为中心的港口群,建成川东北最大的水运集散地。同时,完成南充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阆中机场建设,争取布局新的航空线路,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三、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
  区域中心必须依托城市发展。近年来,南充顺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潮流,对接四川省建设特大城市的战略布局,通过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形象,努力提高中心城市应有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壮大城市规模。围绕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三城同构”战略,加快市政新区、江东新区、下中坝等片区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骨架。南充城市人口以每年近10万人、城区面积以每年1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以每年近2个百分点的势头快速增长。5年来,南充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方面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资金累计达到200亿元以上,引进了万科、保利、佳兆业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到南充投资,大大提升了南充的城市品位,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等环卫设施建设,加大主城区内涝治理力度,加强公务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发展城市教育、卫生、科技事业,建成川东北科教文卫、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增强城市的集聚、配置、服务与创新功能。三是美化城市形象。实施城区绿化工程、畅通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嘉陵江堤防和西河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嘉陵江百里“亲水长廊”,为区域中心城市增添山水田园的独特魅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城市更加清爽、更加通畅、更加整洁、更加有序。
  四、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品质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我们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上,注重城市文化的培育,努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内涵。一是打造精品文化。文化是城市的根,城市品位来自于文化魅力的彰显。深度挖掘南充的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内涵;创作大型剧目《嘉水绸韵》、《古蜀传奇》等为代表的文艺作品;成功创办“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等嘉陵江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了阆中“西部民歌会”、蓬安“相如长歌”、南部“升钟湖国际钓鱼节”、高坪“身边的感动”等一大批文化品牌,体现了南充特点、南充风格、南充气派的城市文化印象,增添城市的厚重度。二是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的魂,城市品位来自于城市精神的塑造。南充大力弘扬“创新、开明、诚信、和谐”的城市精神,形成开放度高、包容性强、自强不息、充满活力的城市人文气息,使城市充满精、气、神。三是提升市民素质。人是城市流动的风景,城市品位来自于市民素质的提升。南充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高市民的意识、观念、情感及文化修养,使市民的素质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开拓创新的事业,在各地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同时,尤其需要上级配套政策的支持和重点扶助,特事特办。近年来,南充在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惑,还需要国家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忌全面开花,恶性竞争,宜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在全省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对区域位置、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优势、条件较好的城市应本着优势优先的原则,重点给予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尽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二是采取抑制与扶持相结合的策略。一般来讲,城市人口在300万左右,城市运行的固定成本最低,边际效益最高,因此,应着手解决四川一城独大的现实问题,积极扶持一批极具潜力的中等城市加快发展。
  三是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省上要加强对确定为区域中心城市规划的引导和指导,避免因规划滞后或缺失而影响城市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统筹协调,突出地方优势和产业特色,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重复和雷同。作为南充,希望省上支持南充的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等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纳入省上的产业规划;将南充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新增4个省级开发区。
  五是在土地、金融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出台灵活多样投融资政策,解决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给予足够的用地指标,保障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出台灵活的户籍管理措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六是在用人、目标考核等方面实行单列,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和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