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始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推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大事来抓,以“光荣地走在这项工作的前头,努力成为全省先进”为目标,以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整体推进治理工作。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市委的领导下,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调研、监督工作,推动了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促进全市形成了城乡容貌改观、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可喜局面。 一、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言献策 各级人大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在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引导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充分调动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发挥人大代表的群体优势,畅通社会言路,积极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深入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活动,促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加强与选民的沟通联系,直接听取、收集选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为有的放矢开展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深入基层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群众环卫意识不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力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整治活动;加大财政投入,科学规划建设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整体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等意见和建议。 二、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市委建议,常委会审议了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城市“百日攻坚战”资金预算方案,并作出相关决定,支持市政府安排资金3亿多元,用于组织实施13类87个城市风貌整治项目。同时,常委会强调,市政府要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又快又好地推进城乡风貌整治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执法检查,促进交通安全秩序明显好转 常委会针对当前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交通秩序混乱问题,组织开展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利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情况。通过在媒体上发布公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邀请专家和市民参加执法检查,提高了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快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加快市区街道改扩建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停车区域及停车位,努力解决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拥堵、机动车辆违章驾驶及乱停乱放等问题的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落实工作措施,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四、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又好又快实施 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了市区两条干道的下穿工程、进出德阳的东、西、北“三大门”改造工程、市区长江路泰山路和旌湖两岸风貌改造工程、三国文化长廊特色景观等重点工程。针对一些工程进展迟缓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街道频繁挖开铺设管网的现象、城市建筑布局及景观与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不相匹配等问题,常委会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我市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要结合德阳的经济和人文特点,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控制性详规,切实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承载力,大力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维护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快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常委会还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了市区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天山路截污管网改造工程,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能力,以适应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需要。 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对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新机制抓整治,创新举措抓管理,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取得全省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市政府及城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管执法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将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归于常态化;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城管执法程序,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切实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要求和教育管理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升城管执法水平,树立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市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常委会认真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省委九届四次会议以来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工作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干部职工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常委会机关成立了“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市”活动领导小组。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办事机构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服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按照市委的部署,常委会办公室主动加强与责任片区的街道、社区负责人的联系沟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制定整治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堆“五乱”现象的方案,共同落实整治措施,同心协力解决周边环境整治难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单位开展的责任路段垃圾清运,排水沟渠淤泥清除,以及市区公共环境卫生的打扫、保洁活动,自觉搞好办公室及公共区域、个人家庭的环境卫生,常委会机关形成人人动手、创建优美和谐机关的良好局面。 六、以创建示范市为契机,提速百万人口城市建设 我市借助结合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步伐。目前,市区3个下穿隧道、3项立交工程、4座人行天桥、9项道路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经竣工;一环路西半环12公里、东半环10.8公里正在建设之中;总投资2.9亿元的宝成铁路下穿隧道即将通车;总投资达10多亿元的城市水厂、污水处理、供水管网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实施。这批项目完工后,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市投入资金近1亿元,重点对市区长江路、泰山路等7条城市主要干道、“四大门”和八角广场实施绿化改造,种植银杏、小叶香樟等乔木8000余株,实施地被植物20余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平方米,形成了“一路一景、四季有景、绿荫连贯、城在绿中”的新格局。 我市投入资金9000万元,着力打造特色街区。一是打造商业繁华区,拆除违法建筑320余处、3万余平方米,拆除城区主要干道90%的大型户外构架式广告,规范店招6000块。二是打造重要节点,对城市“四大门”出入口、4个广场等实施特色风貌改造,大幅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打造旌湖两岸,以“水景长卷”为主题,增添旌湖两岸的园林设施和游园小路,建成生态走廊和市民休闲场所。四是打造三国文化长廊、建设湿地公园,实施美化和亮化工程,建成旌城亮丽的风景线。 在示范市创建“百日攻坚”中,我市共投入人工11万人次,出动洒水车辆1800台次,清洗道路及广场、桥梁1230条,新增环卫车辆114台,保洁力量进一步增强;先后对39“城中村”、17个城乡结合部、近200个废旧收购点等“脏、乱、差”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强力整治,周边环境大为改善;实施47条小街小巷道路黑化,维修道路54条;对旌湖6处排污口、市区近10条重点沟渠进行了深入治理,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加大交通节点指挥执勤力度,对乱停乱放、违章行驶等行为进行了有效整治,交通秩序大为改观;针对城区占道经营、商业噪声等不良行为开展了10余次专项整治,取缔了9个自发市场,经营秩序得到较好规范;聘请社区整治“牛皮癣”人员201人,清理“牛皮癣”15.4万余处。 近年来,通过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建设一大批风貌整治项目和民生工程,使区域中心大城市的骨架正在逐步形成,城市品位得到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据调查,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支持率100%,满意率、参与率均在90%以上。今年六月,德阳市和罗江县,以及6个乡镇、45个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环境优美城市、县城、镇乡、村庄”称号,杜军等11人被授予“优秀环卫工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