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妇联主席 陈 芳
近年来,省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妇联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努力为妇女儿童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一)争取资金项目,帮助妇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12”地震以来,省妇联充分发挥联系社会广泛的优势,积极争取联合国妇女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基金会和山东日照钢铁集团、玫琳凯、香港利乐拉伐集团等爱心企业、爱心人仕的支持,为灾区捐赠资金(物资折价)4.9亿元,在灾区实施项目136个,帮助灾区妇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其中在双流修建了安康家园、棠湖小学、九江中学,为712名灾区儿童提供了学习生活场所;实施了雅芳“灾区母亲安居工程”, 帮助600户灾区贫困母亲修建了住房;实施了“玫琳凯培训项目”,对1200多名妇女进行了蜀绣、羌绣、竹编、棕编、草编等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实施了“赢家服饰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新建了8所“春蕾小学”、5个“留守儿童之家”,帮助地震灾区、贫困地区近20000名儿童继续学业;争取到中国红十字会和谐家庭公益基金价值500万元的书籍、玩具等,开展了“为四川震区丧子家庭再生育新生儿送礼盒”活动。 (二)开展心理抚慰,帮助妇女儿童走出阴影、重树信心。 为帮助地震灾区妇女儿童走出地震阴影、重树生活信心,省妇联在灾区实施了“中日合作—地震灾区心理援助项目”,为灾区培训了大量心理援助工作者;建立了12个心理援助室、40所儿童友好家园,为100多万人(次)提供了心理抚慰,去年,该项目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在地震灾区全覆盖开展了“关爱地震灾区母婴健康”行动,组织妇产科医生到灾区免费为妇女儿童服务5万多人次。举办了灾区丧偶妇女“相亲大会”、“重组家庭集体婚礼”,帮助200多名灾区丧偶妇女重组了家庭,还组织了15对新人免费到北京观光。持续开展了“省级机关女干部对口帮扶灾区女干部活动”,帮助她们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实际困难。 (三)开展爱心援助,帮助妇女儿童战胜灾难、渡过难关 地震发生三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三八节等重大节日,省妇联都要组织人员、筹措经费、购买物资,深入灾区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遂宁发生“1•31”地震,宜宾、乐山遭受旱灾,德阳、达州、巴中、广安等地遭受暴雨洪灾袭击后,省妇联挤出工作经费500多万元,由党组成员带队深入灾区一线慰问妇女儿童和基层妇联干部,鼓励她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二、着力关注妇女民生,努力促进妇女发展 (一)积极协调推进“两癌”防治检查 根据全国妇联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免费检查试点,联合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成立了四川省“两癌”防治协调小组,保证了我省妇女“两癌”防治17个试点县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在全省项目试点县开展了“关爱女性•促进乳腺、宫颈健康科普巡回大讲堂”15场,11600多名妇女受益。二是采取专题讲座、图片宣传、健康咨询、免费检查等方式,在9个市州开展了“6分钟护一生•关爱女性宫颈健康公益讲座”和宫颈疾病咨询、筛查等活动,80多万名妇女受益。三是联合省卫生厅、亚洲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中心、四川健康管理师协会、华西医院附二院、成都蜀都乳腺医院等单位集中开展了“两癌”防治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四是争取到省政府“两癌”检查医疗设备专项资金280万元,帮助基层卫生机构更新了“两癌”检查设备;五是争取到“国寿关爱女性生殖健康团体疾病保险项目”,为参加“两癌”检查的5万名妇女提供100万元保费、5亿元保额的专项保险;六是争取到“母亲健康快车”63台和价值近100万元的乳腺癌手术妇女用品,极大地推动了“两癌”防治项目顺利实施,为扩大“两癌”筛查范围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是为我省已检查出的126名“两癌”患者争取到每人1万元的治疗费用126万元。 (二)争取资金帮助妇女提高就业技能 一是争取玫琳凯培训资金390万元,分别在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对近5000名妇女进行了蜀绣、竹编、农家旅游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全面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和输出工作,打造了一大批“成都巧惠”、“酒都妹子”、“雅女裁缝”等“川妹子”知名品牌。省妇干校举办了7期中高端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培训贫困女大学生、城镇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妇女、返乡女农民工670名,先后输送到京、津、沪等地从事家政服务。还组队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家政职业风采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三)争取岗位帮助女大学生创业就业 省妇联组织了300多家(次)企业参加由登菊常委发起并亲自领导开展的工、青、妇“爱心圆梦”行动,提供了20000多个工作岗位,在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举行招聘会,接待前来咨询的大学生50000余人(次),帮助4000多名女大学生现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同时,还在四川妇女网开设企业用工、见习岗位信息专栏,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信函等方式向女大学生发布用工信息,提供见习岗位。 (四)实施财政贴息小额信贷帮助妇女发展生产 主动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财政、金融等部门联系,就如何有效推动妇女小额财政贴息贷款发放工作,帮助妇女创业就业提出了发展目标和相关措施,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提高了贷款额度,扩大了覆盖人群,简化了贷款程序。今年,还争取将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纳入了省政府民生工程,向各地明确了贷款任务。截止目前,全省妇联系统共发放妇女财政贴息小额贷款7.96亿元,帮扶和带动了16745名妇女自主创业就业。 (五)争取扶贫项目帮助妇女改善生活 争取“母亲水窖”项目资金455万元,在6个县9个村共建集中供水工程14处,解决了2711户、9629人的饮水问题。争取到香港和桂基金87万元,帮助青神、罗江、旌阳、汶川、北川等5个县(区)570名妇女发展种植、养殖和农家旅游项目。筹措资金900多万元,帮助冕宁、仁寿和屏山县开展扶贫工作。 三、立足妇女儿童需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一)积极开展源头维权 协助省人大召开妇女权益保障法座谈会,组成检查组赴乐山、自贡、资阳就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与省高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加强调解切实保护妇女民事权益的若干意见》,加大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力度;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妇联干部中推选人民陪审员工作的通知》,推选人民陪审员427名,人民调解员394名,劳动监督员203名,通过培训和实际锻炼,增强了妇联干部直接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力度。 (二)扎实开展实事维权 在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全部开通了“12338”维权热线;“三八”节与省司法厅联合开展妇女维权周和“大爱谱和谐---亲情互动周”系列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妇联维权渠道,增强了妇女法制意识。开展了;同省女子劳教(强戒)所签订了《关于共同做好女劳教(强戒)人员帮教工作的合作协议书》,将省女子劳教(强戒)所确定为省妇联、省劳教局“红花楹妇女帮教基地”,经常给学员们送去生活日用品和文体用品,鼓励、帮助失足妇女主动接受改造、尽快回归社会。连续与省禁毒办在成都女子监狱举行了“家乡姐妹面对面•共话禁毒求新生”帮教活动,组织巾帼禁毒志愿者队伍对600余名凉山籍女性涉毒服刑人员开展了帮教。 (三)狠抓了“两纲”攻坚和新“两纲”编制工作 严格按照省政府2001—2010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目标,有针对性地召开了妇儿工委扩大会、“两纲”现场推进会、“两纲”统计视频会、婚前医学检查和达标率低于90%的市州妇儿工委主任会等一系列专题攻坚会议,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推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突破,有力推进了“两纲”重难点指标的实现。截止目前,“两纲”86项可量化指标达标率达到95%以上。召开了由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省级成员单位的委员、联络员共计80余人参加的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编制新两纲工作任务,明确了各省级成员单位编制责任。在广泛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四川省2011——2020新两纲初稿。 四、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服务少年儿童 (一)深入调研,切实掌握儿童情况 为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省妇联组织专家组开展了全省家庭教育现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特殊家庭青春期子女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等内容的调研活动,撰写了《四川省留守流动儿童阵地建设情况调研》和《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并根据调研情况编写了《留守儿童监护人手册》,为妇联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 (二)开展活动,丰富家庭教育内容 省妇联联合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部门创办了各级各类家长学校22000多所,评选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520所,组织开展了百万群众参加的“亲子教育”、“世纪父母读书”、“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宣传教育”、“百万学习型家庭”创建行动、“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等活动,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1000余次,设立宣传咨询点6000多个,举办宣传专栏30000多期,开展“父母大课堂”的巡回演讲180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2500多个,全省近1500万名家长参加了系列家教咨询活动,丰富了家庭教育内容。 (三)扶贫助困,实施“春蕾计划”项目 省妇联在香港妇女协会、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等社会各界支持下,募集专项资金1.6亿元,在全省建立了“春蕾小学”和“女童职业技术学校”75所,创办了“春蕾班”194个,通过实施“春蕾计划”,减轻家庭负担,帮助13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继续学习,为贫困女童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同时,不断拓宽“春蕾计划”的实施覆盖面,在“初中春蕾班”开设了种植、养殖、刺绣、果树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课,帮助女童掌握1-2种实用技术;在平昌县、仪陇县实施了中英大龄女童项目,对4300名贫困大龄女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她们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 (四)加强培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省妇联先后组织妇联系统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妇联干部300多名骨干,赴日本、浙江、广东、甘肃等地参加家庭教育骨干培训和社会化工作培训。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了“四川玫琳凯春蕾小学教师培训班”,对117名教育骨干进行10天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作用,在阿坝州、乐山市、自贡市、巴中市、攀枝花市、成都市的14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举办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40多场,向15万名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