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普通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引发民间长达两年的自觉调查。罹患癌症的村民数字在累加,多个“癌症村”渐渐浮出水面。
是村民的无知,是职能部门的麻木,还是高污染企业上马的决策失误导致鲍邱河“黑水”横流?悲剧持续在两岸的村庄里上演。
2009年4月1日下午6时许,43岁的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人冯军,沿着鲍邱河往北,蹬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才回到了家,坐在炕上喘口气。
冯军给《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拿出6张“癌症村”癌症死亡人员名单,其中仅夏垫村近几年不完全的癌症死亡数据就达28人。
上午调查走访了两个村庄,均吃了闭门羹。中午草草扒了两口冷饭,他又蹬上车子,沿着黑黝黝的鲍邱河,一路向南。
自2007年6月,冯军的女儿冯亚楠被白血病夺走生命后,两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鲍邱河沿岸癌症村的相关数据调查。
冯军开始搜寻各种证据,以期找到导致女儿患病的“元凶”。
随着调查的深入,冯军发现了附近村庄有更多的家庭,像自己家一样,曾经或正在遭受着家庭成员罹患癌症的不幸。
“无知,无助,无奈。”这是他两年来调查“癌症村”对当地村民的评价。“有条件的人搬离了村子;村子里的人害怕惹火烧身,不敢说出哪家人得了癌症;甚至还有人嘲笑别人家得了癌症。”当年曾当过3年武警,又做过镇里干部的燕赵汉子,此刻一脸的茫然与无助。
一个人的“战争”
3月10日上午9时许,历时半年多的漫长等待,冯军起诉河北大厂金铭精细冷轧板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铭公司)的案件,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法庭审理。
冯军将女儿的死归咎为,河北金铭冷轧板带公司排放的含砷、锰的污水污染了自家水井,并导致女儿得了白血病。
2008年9月17日,冯军向县法院递交了诉状。在诉讼请求中,冯军要求金铭公司承担责任,并赔偿包括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各项费用共145万余元人民币。案件没有当庭宣判。
1998年冯军承包了20亩鱼塘,并把家也搬到了鱼塘边。5年的苦心经营,他们家的日子逐渐滋润起来。
“大女儿不但仁义,学习成绩也好。”冯军回忆,“我们忙的时候,大女儿可以替我打理鱼坑,帮我装卸。”
2006年3月的一天,孩子的奶奶发现孩子的牙床都肿了,后来腮帮子也肿了。
“3月18日,女儿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5型,全家人如遭晴天霹雳。”次年6月19日夜里11点,冯军17岁的女儿冯亚楠被白血病夺走了生命。
冯军为女儿治病,共花费医疗费50多万元,其中包括从金铭公司二期扩厂中获得的45万元征地赔偿费和当地爱心捐助及向亲戚借的5万余元。
大夫诊断时分析孩子得病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一句话提醒了冯军。
冯军称,2000年,他的鱼塘旁矗立起一座叫金铭的轧钢厂。周围百姓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噪声、污水、粉尘所打破。
冯军首先想到的是自家的井水。位于鱼塘边的井水深40米,但村子里的集体井已经把150米深的淘汰,取而代之是300米的超深井。
2006年3月27日,冯军从自家井底抽出井水样本,送往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廊坊分中心监测。检测报告称:送检水样总砷超标2.95倍,总锰超标3.8倍。
4月9日,冯军又带着小女儿到夏垫医院进行血化验。小女儿也出现了白细胞增高、血小板降低的症状。
随后,冯军开始拿着这份检测报告向有关单位反映地下水被污染的情况。
“当时环保局的领导说我自己送检的检测报告没有法律效力,于是我又向环保局申请对我家水井进行实地检测。”冯军说。
大厂环保局始终未对冯军家的水井进行实地检测,而只是在2006年10月30日对金铭公司的总排口污染源进行了委托检测。
这次检测结果称:金铭公司总排口废水所测“砷”、“锰”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冯军表示怀疑,2006年12月4日,廊坊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再次发出关于金铭公司水污染纠纷调查监测报告。监测结果表明,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金铭冷轧板所排废水中的PH值、氟化物、挥发性酚、锰、砷等各项监测值均符合标准,只有石油类超标2.9倍。
同年12月13日,大厂县卫生防疫站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对冯军家井水抽样检测得出结果,水中锰和砷的含量分别超标8.2倍和1.4倍,氟化物超标2倍。
就在这一天下午,冯军和当地卫生防疫站等4人到鱼坑旁自家水井取样,遭到金铭公司4名保安的殴打,这次意外让冯军住了20多天的医院。
后来,此事由当地派出所出面协调,打人者拿出1万块钱了结。“我不能不答应他们,女儿还躺在病床上,等着我四处筹钱。”
3个部门的4份检测报告,对“砷”、“锰”的检测结果并不一致。
对于这个结果,冯军认为,金铭公司二期工厂启动,自己以前经营的池塘及房屋全被征为厂房扩建范围,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对其自家井水第一现场破坏。
“金铭公司的污水不但渗透到周围的居民区里,而且顺着暗管流到了鲍邱河里,导致河水污染,并最终使沿河更多的人深受其害。”冯军坚持认为。
“我的两个女儿得病,救回来一个,不能再让悲剧在其他家庭上演。”冯军称这是他执著查找真相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