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80后暮气沉沉吗?
时间:2013-06-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冯椿

  “80后暮气沉沉”的言论,在社会上一时沸扬起来,我却不以为然。

  曰暮气沉沉者说,是他们一夜之间集体变老了,又是叹老,又是怀旧。自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有爱了。”于是,又说成是“最不幸”、“最悲催的一代”。

  不仅如此,还有人这么归类:70后迂腐,90后肤浅,00后前卫又不羁。幸好,我都不是,我乃“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说来自惭形愧,无意中时光老人将我们这一代人推成了70后、80后、90后、00后之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我们当年唱着“二十年后再相会”。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之间来相会,也同他们来相会了。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印记。被时代烙上了印记的人们或许可以分层分圈,一代代人是一圈一圈的产生,一层一层的升高,是一边扩展,一边攀高。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最后又死了化了。没有返复,却永不中断停歇。而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合杂糅一起,是不断地合力,分力,合作,分作,难分你我。但要是从年龄从容颜的外质上,或从性格、气质等的内质里看,又有层有圈,实在不相同。

  然而,这种现象即自然界的变化,即人类社会之构成而已。上苍从来就不会以“**后”来将他们划分等级,无所谓高低、贵贱,也无所谓褒贬、是非。要是有,只能是个体之间的区别,没有层圈之间的差异。就是有层圈之间的差异,在地球没有毁灭之前,也永远是后来者比先来者更好,更完美,更优异,品质更高。所以,我们决不能以先来者的眼光来审视后来者人群的现象和特质,又对之妄加评价或者评论。可人类的错误往往出现在这上面,往往是先来者倚老卖老,自作聪明,以所谓固有理论和经验来评判后来者,然后惶惶然大声疾呼:一代不如一代!

  令人贻笑大方,这简直是放狗屁!

  记得我小时候长辈们时常责怪我们,说我们这些孩子不听话,做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又好吃懒做,不成个样子。说什么这个家将来归你们管,非垮了不可。可是我们这一代人现在的生活,几乎个个都住了洋楼,每天吃的饭菜是长辈们那时过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饭菜,还不少人有了汽车,还玩电脑玩IPAD,还去追求什么住要静雅,穿要舒适,吃要素淡。几乎个个都比上一代人光鲜了。

  逐根追源,依恋过去标榜自己的情愫是人类的一种通病,一种痼疾。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儒家动辄口口声声先王、先哲、先民、先圣如何如何,道家也爱回到以前的境界,回到天地之根的玄牝。以这种固有的观念和模式来审视和评价下一代人有诸多不妥之处。对自己这一代人抱残守缺,流连伤感,固步自封仅为一面,而更为令人悲哀的是,对下一代人狂加希冀,寄托附丽,越俎代谋,给他们上了枷锁,让他们无所适从。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的,这是每一代的少年们应具备的良好风尚,但这良好风尚形成不需前提,不需循道,也不需过多过重的去担责。否则,就只有死气沉沉了。

  我们大可不必对70、80、90、甚至00后们评判什么了,更不要对他们妄加“罪名”!我们需要做的事是,让天空更加明朗,让大地更加秀丽,让气候更加风调雨顺,我们不要破坏环境,不要再去强掠和占有子孙们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仅此就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荀子说:“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我们这一代人还必须做到“善言今者,必有节于后”。如果不识此理,言古往,言当今,言未来,只能让人们产生情绪的负作用,产生一种伤感。于事无补,于社会无补,还忽悠了现在,混淆了视听,破坏了平衡。从而让下一代人以粉饰、守株、顾盼,甚至是潜逃的态度来对待现实,消弱了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