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家乡有山不远游
时间:2013-11-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每到春天,一看见朋友们都去旅游,让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因为不能远行,我就想起了自己家乡的那个小山。那个小山叫砬子山。它和我住的那个小村子隔河相望,大概也就是十几里远的路。那山也不是很高,远远地看过去,瘦瘦的,磷磷峋峋的就守在路边。只是那山顶终日里云雾缭绕,少不得让人想起妈妈在灶间做饭时的情景。我想,那不高的山上也一定是住满了神仙,可能那些神仙们也要吃饭,于是,他们就在那山顶弄出这些炊烟来。

有道是眼不见心不馋——终于忍不住去了,一看,那里的山,果然和我们村子的山有点差别。我们这里的山连绵不断,爬上一座山,再看还是一座山,因为那些山终日里被踩在脚下,所以,从来就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高。而邻村的山,因为隔了一个空间,显得就突兀一些,而且大石也多。因为不是名山,山里人就相山取名,曰:砬子山。

原来,家乡的山上也有卧牛石!那石头光溜溜的,很大,也很美。走累了,往上边一躺,暖阳如披,再不想动一动。那种舒服劲儿也不知误了多少人的前程,想一想,不思上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听人说,卧牛石虽美,牛却是绝不在上边卧的,大多时候都是如我这般放牛的人在享受。

石头虽然一样,但因为错落有致,不规距却自成方圆,所以给人感觉上很是新奇。这可能就象一个人的性格,和而不同,便觉出彩。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发现那里竟然有个石屋,那石屋依山凿出,大约有十几平,方方正正的。据那里的人讲,这石屋,是早年的一个道士在此隐居过,想是山小,那道士也不见出名。但这小山却挺拨到极致,四处里透着灵秀。真是出家人不找无风景之地!看看这山上坚硬的岩石,能在这山顶生生开出这么一个石屋,也不知那道士当初付出了怎样的辛苦。石屋的前面是一个能容纳百余人的练武场,我想,定是那道士打坐久了就去那里舒展一下筋骨。只是如今这一块空地已满是蒿草,那道士也早已不知了去向,留下来的也只能是一道风景抑或是一个猜想吧。石屋上边的字已经看不清了,听人说叫“眼亮观”,名字很喝亮,听了就让人心情舒爽。既然眼亮,不免就要登高一望。这一望,不想就让人晕晕呼呼,那云彩也一下子漫了过来……

感觉那天一下子就近了,伸手摸摸,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天上的苍鹰也来凑趣儿,它翅膀煽出的风甚至可以吹到我的身上。往远看,一个个小村落,棋子一样摆在眼前,站在这里,仿佛一伸手就能抅得到。定了定神,终于看到了我住的那个小村子,村前那条美丽的大清河,因为被岸边的柳遮了,只是隐约的似有水雾腾过林间,村后的那些大山竟然也袅袅婷婷的,让人爱个不够。不是说出家人为了潜心修练,图的不就是一个清静么?却不知为何又偏爱这满眼的风景?不过,我倒是真的喜欢上了这里的清静,也爱上了这里的风景。如果那老道长还在的话,没准儿我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弟子……凡胎脱尽,怎奈饥鼓咚咚。就想,红尘原来并不远,山上即便有仙,也难免要思凡。

我上学时曾有个心愿,就是有朝一日我也要游遍祖国的名山。不过,到现在也还是个空想。既然到不得名山,那么忍不住就羡慕起那些名人来。他们有自己的爱车,想走多远就走多远,他们确是极潇洒的一族。可我就不同了,我的两条腿就是我的座驾,虽比不过宝马良驹,倒也听话。因为走不远,我就只能在家乡的山里转。转得久了,我就越发的迷恋上了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风景本是从心来,穷富又奈我何?看了这山,心就一下子豁达了,倒也赚了自在。

很多年以后,我和大哥说起砬子山,大哥说,他也没去过。但大哥说以前村上的几个老木匠倒是常去。我就问:“他们也去玩么?”大哥说:“生产队要做大车辕子,木匠们说那里有。”说完,又补充一句:“其实,咱这边的山上也什么都有。”我就笑了,敢情那些老木匠们之所以舍近求远,原来他们的心里也不安分呢。

好在邻村的山也是家乡的山,家乡的山,即不围城,也不收费。不圈不点,鬼斧神工,全凭自然。现在看来,家乡的山,其实一点儿都不比别处的差。

还记得父亲在世时常和我说起的一句话:一辈子不出门是修来的福。这可能是我的父亲为生活所困走不开,说这话只不过是了以自慰,抑或是怕他的儿子真的有一天走得远了,乐不思归,忘了家乡和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