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关键是找准“短板”
时间:2009-01-17 来源:四川日报

  “两会”代表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有一种共识,就是既要看到四川的优势,扬长避短,又要看到四川的劣势,扬长补短。用“木桶原理”看优劣长短的转化和互动,有的代表委员认为,关键是找准“短板”,要把“短板”做长,在“补短”上下功夫。

  一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条组成的,它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板子,也不是取决于各块板子的平均长短,而唯一地取决于最短的板子,这就叫做“木桶原理”或者叫做“短线决定原则”。经济学家认为:短线决定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管理,也适用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在各方面都能应用。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难就难在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公平与效率、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难就难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与经济结构调整交错在一起,根本出路在于像党的十七大讲的那样,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木桶原理”看改革发展,关键是找准“短板”。对四川而言,对照东部看活力,比肩前沿看改革,我们最大的“短板”是在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上还没有完全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在手段方法上没有完全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正如“两会”代表委员指出的那样,我们尤其要强化市场意识,学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来加快发展。在发展民营经济问题上,四川的“短板”更为突出,必须千方百计推动民营经济和全民创业实现新突破。

  从“木桶原理”看改革发展,还有一个最短的“短板”是开放程度低。开放也是改革。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定位,也必须通过扩大开放来实现。对此,“两会”代表委员有一种强烈的呼声,就是要抓住多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加强开放合作,共同建设成渝经济区,扩大与东部、中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合作共赢中推进“两个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