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1979年12月,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设立了文卫科技组 ;1983年4月的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1988年1月,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五个专门委员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作为专门委员会第一次站在四川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舞台上,见证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三十年来,在历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教科文卫委员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中心、关注民生,着力于人民群众关心和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为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突出地方特色 提高立法质量
制定地方法规,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任务。协助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教科文卫方面的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根本职责。三十年来,历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教科文卫方面的地方法规共111件,占全省地方立法总数的10.8%。其中,制定和审批地方法规58件(第五届1件,第六届3件,第七届11件,第八届24件,第九届11 ;第十届7件,第十一届1件 ;修改地方法规45件,废止8件。同时还通过决议、决定16件。
从1982年12月的《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到2008年7月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的通过,这些立法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地方需要出发,制定单行条例和决议决定 ;二是为保障国家法律的实施,结合四川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三是为维护法制统一,依照上位法对我省地方法规进行修改和废止。通过这些立法工作,正逐步形成我省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围绕工作中心 注重监督实效
三十年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突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紧扣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中医药、食品药品)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每年都根据当时的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选择议题,通过协助全国人大以及受其委托进行执法检查,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专题报告等形式,充分发挥了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教科文卫各项事业的依法健康发展。
协助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常委会的执法检查,草拟执法检查报告,跟踪整改办理情况。是法律赋予省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基本职责。三十年来,委员会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11次,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专题报告51次,委员会的检查约60余次。如第七届委员会抓住难点,每年对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一次检查,协助常委会听取政府汇报并针对实施中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决议 ;1990年9月国家计生委还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计划生育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并要求各级计生部门主动加强与人大的联系,自觉接受监督并不断改进工作,《人民日报》为此头版头条加以报道。第八届委员会突出重点,协助常委会对实施教育法、科技进步法和《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其中对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采取了人民代表问卷调查、暗访查询与公开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明显实效。第九届委员会关注民生,连续四年安排了对《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执法检查,并协助常委会对药品管理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成为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唯一的执法检查项目。2000年和2001年协助常委会对省科技厅和省文化厅厅长进行了述职评议。第十届委员会针对社会热点,协助常委会对《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检查。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根据非典型肺炎防治形势,及时安排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有力地推动了“非典”防治工作。第十一届委员会围绕中心工作,协助全国人大进行防震救灾法执法检查,并针对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开展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执法检查,协助常委会审议省政府关于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的报告等等,取得了监督工作的明显效益。
扎实开展调研 提高工作水平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好职权的基础,是专门委员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根据立法和监督工作需要,委员会抓了两类调研:一是探索性质的专题调研,一是围绕立法和监督开展的调研。这些调研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到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实际工作提供了依据,调研成果有的被运用到法案审议中,有的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对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第七届委员会在1991年和1992年,集中精力对我省的科技工作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促进了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推动科教兴川战略决策的实施 ;1989年《关于尽快整顿我省文化市场的建议报告》,促成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清理整顿书报刊及音像市场的决议》的制定,并直接推动了《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第八届委员会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开展的专题调研,促成了《四川省科技进步条例》、《四川省中医条例》等的制定及实施。第九届委员会与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开展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问题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决策依据。第十届委员会连续三年对艾滋病法制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大型研讨会,为常委会会议举办专题讲座,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第十一届委员会情系灾区,开展专项立法调研,直接促成了常委会关于灾民再生育决定的及时出台,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认真审议议案 促进依法行政
审议代表议案,督促议案办理,认真办理和答复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专门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三十年来,委员会围绕立法和监督工作,共审议和办理代表议案100余件,办理答复了大量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如第七届委员会承续办理第六届人大的关于四所干部管理学院办学问题的议案,各大报刊加以报道,引起省内外强烈反响,被《经济日报》列为中国民主议政的典型事例之一。第九届委员会审议办理的关于保护成都市商业街古船棺遗址的议案,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落实了保护规划和措施等等。历届委员会审议和促办了大量的地方立法和执法监督议案,为地方法规体系建立和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
大力加强联系 拓展工作层面
为加强地方人大教科文卫法制建设,历届委员会重视与各级人大的相互联系、协同配合工作。三十年来,共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执法检查15次,参与了大量的立法调研活动和众多的研讨工作会议。通过参加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召开的有关会议,出席西部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座谈会以及走出去、迎进来等等方式,不断与兄弟省市区学习和交流立法和监督工作经验。围绕工作重点或社会热点,委员会几乎每年都召开市州人大教科文卫法制工作研讨会,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地方人大法制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委员会还通过联系人民代表、编印书籍资料信息、培训基层干部等等形式密切了各级人大的工作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立法和监督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配合,委员会每年都召开对口联系部门的座谈会,互通情况、衔接工作,每年三至四次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
过去的三十年,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改革开放发展同行,与民主法制建设同步。三十年的亲身经历和不断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对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领导。
做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各项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原则,善于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与履行人大职能相结合,在立法、监督、做决定以及依法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中充分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自觉接受常委会的领导,围绕常委会工作目标和计划来展开,与人大的中心工作衔接。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教科文卫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科文卫工作,一是要坚持把发展摆在第一位,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三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教科文卫工作来讲,就是要把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把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作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重心。
坚持以人为本是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本质要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更加关注民生,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重要标准。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实际、贴近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提供参谋和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突出立法重点、增强监督实效”的原则。
在立法方面,要注重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在法制统一的前提下体现地方特色,结合地方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常委会相关的立法做好基础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努力提高立法的质量,使得制定和修改的地方法规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我省省情和工作实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为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监督方面,要着眼民生、增强实效。目前,教科文卫领域的基本方面有了法律规范,我省的地方法规体系正逐步形成,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保障任务越来越重。因此,需要加强对政府依法推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支持和监督,必须抓住大事,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伴随着我省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我们经历了从省人大常委会的文卫科技组,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委员会,至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历程,教科文卫工作已是硕果累累,这些业绩凝聚着各级人民代表的心血和智慧,也积淀着无数人大工作者无私的奉献和辛劳。
站在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前沿,我们将在三十年的工作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省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工作重心,关注社会民生热点,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奋力开拓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工作的新局面。